学校官网  |  加入收藏

首页

教育教学


【本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深化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软件工程教研室于2025年7月3日下午13:00在一实D202室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面向未来、聚焦质量、深化改革”的软件工程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卢鹏主持,全体软件工程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分组研讨、集中交流的形式,围绕软件工程教育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思想碰撞热烈,共识不断凝聚。

图1卢鹏主任主持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场

本次大讨论聚焦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主要围绕两个核心主题下的若干关键议题开展。主题一是“学生中心、产教融合、思政育人”,涵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等。主题二为“AI+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涵盖AI工具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基于AI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标准、跨学科协同育人等。全体教师被分为八个讨论小组,由资深教师担任组长,围绕不同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第一小组以AI+专业教育融合方案与路径为中心展开讨论,组长蔡敏老师组织本组教师围绕AI赋能专业教育的具体路径进行了系统设计。教师们提出了构建“智能命令行助手”、“AI-Git协作实验室”、“内核知识图谱与代码分析”等创新方案,强调个性化学习推荐和虚拟仿真平台的重要性。讨论形成了从“认知层、应用层、开发层”的三阶梯课程建设思路,并建议建立校内沙盒平台和教师资源包,培养教师批判性使用AI的能力。

图2蔡敏老师组织第一小组讨论

第二小组围绕学生中心导向下的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展开讨论,在组长李卓老师引导下,小组聚焦于以学生成长和产业需求为核心的系统改革。讨论中,教师们提出打破“理论先行”,按岗位能力反向设计课程模块,融入真实企业项目案例;推广“项目式教学”和“翻转课堂”,强化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优化评价机制,大幅增加过程性评价和企业评价权重,例如项目成果30%、实习表现20%、团队协作10%的方案,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小组成员一致认为需让学生“学有用的知识”、“会用知识”、“用知识做有意义的事”。

图3第二小组正在进行讨论交流

第三小组的议题是能力进阶体系构建与AI深度应用,本组由周雪云老师带领,深入剖析了构建“2+1+1”能力进阶体系的必要性,强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课程载体,实现分类培养。在AI应用方面,详细探讨了AI在生成个性化教学资源、智能教学辅助、构建互动式教学场景中的作用,以及基于AI的学习行为数据采集、模式识别和个性化干预策略。同时,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功能、技术、安全与管理标准。

图4第三小组正在进行讨论交流

第四小组围绕师资能力提升与教学支持体系建设展开,围绕教师角色转型和教学减负增效,组长刘晓珊老师组织本组进行了深入探讨。教师们分析了教师面临的多重压力,强烈呼吁利用AI技术减轻行政负担。建议建立系统的教师AI工具应用培训机制,并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让教师能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创新和学生指导。

图5第四小组正在进行讨论交流

第五小组的议题聚焦于对接产业趋势的AI工具教学与效率提升,徐永哲老师主持本组讨论,教师们针对产业界广泛使用AI工具的现实,强调除C语言、Java、Mysql等基础课程外,应尽快在教学中引入并让学生熟悉这些职场开发工具和环境,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本组强烈呼应了第四组关于AI减负的需求,具体提出了利用AI自动化处理评语生成、成绩分析表制作、试卷关键字批改等繁琐文档工作,以释放教师精力。

图6第五小组徐永哲老师和组员正在进行讨论交流

第六小组的议题关注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本组在何龙扬老师带领下,集中研讨了如何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并驱动持续改进。教师们建议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结合传统的教学督导评价、学生评教,增加同行互评、企业导师评价、毕业生反馈及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AI分析报告。强调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用于课程优化、教学策略调整和教师发展指导,形成闭环的“评价、反馈、改进”机制。

图7第六小组老师正在进行讨论交流

第七小组主要针对“基础+场景+思政”融合课程与混合式教学展开了讨论,组长张佳佳老师引导小组聚焦于构建融合性课程体系和创新教学方法。讨论形成了“课程基础+企业应用场景+课程思政”的三维课程结构,并分享了九江学院“战疫音乐小程序”等思政融合案例。教学方法上,倡导线上线下融合和“翻转课堂+实时协作”的项目驱动模式,通过小组辩论、代码互评等提升课堂参与度。

图8第七小组老师正在进行讨论交流

第八小组的目光放在跨学科协同与虚拟仿真平台深化应用,围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虚拟平台效能最大化,冯猛老师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了热烈讨论。教师们建议建设跨学科知识图谱管理体系,研发支持跨学科项目的课程推荐引擎和“数字孪生实验室”,推动“双导师制”,施行校内+企业导师制度。对于虚拟仿真平台,强调应超越单一学科实验,设计支持多学科融合的复杂项目场景,集成更强大的AI模拟和评测反馈功能,并探索结合AR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升体验和可信度。

图9第八小组老师正在进行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成员代表老师依次上台汇报了本组的研讨成果、核心观点和建设性建议。汇报内容涵盖了人才培养理念更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强化、质量保障完善、师资能力提升、思政教育融合、产教协同深化以及AI融合路径等多个方面,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具体的行动方向。

图10小组成员代表老师正在进行汇报

活动尾声,教研室主任卢鹏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本次大讨论的成效,认为这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智慧的碰撞和共识的凝聚。他指出,各小组的研讨紧扣时代脉搏和产业需求,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充分体现了老师们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他强调,“学生中心、产教融合、思政育人”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方向,而“AI+专业教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次大讨论形成的共识是下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教研室将认真梳理、研究各组的宝贵意见,将其融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制定、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教师发展计划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具体工作中。他要求全体教师以此次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将讨论成果切实转化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共同推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培养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图11卢鹏主任作总结发言

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为软件工程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深入研讨和交流,进一步明确了育人方向,拓宽了教学思路,增强了改革信心。软件工程教研室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不懈奋斗。

图文来源:刘杜奎

初审:陈超烊

复审:周杰龙

终审:罗俊

下一篇:深化创新 赋能成长: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开启翼学课程新篇章

关闭

广州工商学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