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广州工商学院青穗梦之队突击队走进李家村,在这片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土地上,开展历史解说活动。队员们漫步于青砖黛瓦的古村间,以生动的讲述,还原李家村沉淀百年的历史故事。


讲解员李安琪站在河道旁,微笑着向大家讲述李家村的历史渊源与地理位置。随后,她缓步走向绿堂外围那道长26米的石栏杆,细致介绍道:绿堂大门开有三洞,中门两侧石柱顶端的石狮威严矗立,默默守护着这座古建筑;而边门上“所履”“同升”的石刻,则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她的脚步踏入绿堂内里,印入眼帘的是二进院落的传统四合院布局。建筑采用硬山顶风火山墙设计,木构梁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传统的天井院落与廊庑格局完好保留。抬头望去,支撑屋顶的木梁结构与精美的雕花构件,无不彰显着古人精湛非凡的工艺。


最后,李安琪感慨道:“四合李家村不仅是一处精美的建筑遗产,更是一部立体的家族与村落史书。从‘水塘换姓’所体现的融合智慧,到族人扬帆海外的奋斗足迹,再到近代将领的报国情怀,都深深沉淀在这片土地上。”

厚重的青砖墙爬满青苔,错落间透着古朴韵味。讲解员朱玉春轻轻抚过墙面,指尖触碰着岁月在砖石上留下的斑驳印记。

穿过古巷,朱玉春来到李家村的祠堂群,她以温柔而清晰的语调,讲述着三座李氏公祠的过往。其中,清代建筑元茂李公祠为二进二廊一天井布局,灰塑博古脊与封火山墙勾勒出的天际线,尽显岭南匠人的巧思。建筑内的石木砖瓦间,石雕、砖雕与清代楹联“西陇家声旧,南邦气象新”交相辉映,静静诉说着家族迁徙与振兴的历程。



同样地,秀茂李公祠内的灰塑、彩绘,绘有山水人物,搭配清代楹联“登龙传世系,翔凤化舆图”,让祭祀与议事的场景更添几分文化温度。而如山李公祠则藏着一段姓氏传奇——朱姓以水塘换姓为李的往事,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虽内部已显残破,但石木砖瓦间的雕刻,仍见证着开族太公“如山”的开拓历程。


朱玉春总结道:“在李家村,古建筑不是尘封标本,而是流淌在岁月里的鲜活传承,带着历史温度与文化厚度,诉说着往昔。村落的蜕变也非与过往割裂,而是传统与现代相融共生,共谱发展乐章。”

青砖缝里的苔痕、祠堂梁柱的裂痕,这些被时光浸染的印记,在队员们的探寻中化作一卷卷待解的密码。李安琪与朱玉春两位讲解员,以声为笔、以情为墨,将散落在巷陌间的文化碎片轻轻拾起,让历史的声音在今天依然清晰可闻。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岭南古村落的建筑特色与家族历史,更让他们体会到,保护古建筑,就是在守护一座城市的记忆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