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五进”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践行“进图书馆”理念,深挖文化浸润与精神滋养的深层价值,广州工商学院学生工作部、“德学·五进”辅导员工作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字韵画境”书籍封面焕新设计大赛决赛,于2025年6月12日晚在三水校区行政办公楼322室隆重举行。
本次大赛由缪维稀、陈诺同学主持。图书馆馆长王蕙、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功清副教授、学生工作部梁梓雯、“德学•五进”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罗爽妍及工作室成员张林柏、张圣荧、钟晓燕、参赛选手及各学院观众代表等140余名师生参与本次大赛。

限时演讲
作为“五进”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本次大赛自4月启动以来,掀起全校“进图书馆”的热潮,同学们在传统文化典籍和专业教材中寻找灵感,最终十组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决赛现场,参赛者们用5分钟限时演讲,娓娓道来书籍的内容、阅读的感受以及每个设计背后的文化密码。

洪靖雯同学的作品《茶路无尽》,从茶马古道汲取灵感,以金色茶纹勾勒出深蓝色背景上的蜿蜒之路,巧妙地将茶叶中咖啡碱的分子结构藏进花纹里,让传统茶道和现代科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刘彤怡同学的作品《了不起的敦煌》,用渐变的沙子颜色模仿沙漠光影,半透明的佛像影子下,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跃然纸上。灯光一照,仿佛莫高窟的壁画瞬间被赋予了生命,浓郁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沈菲同学的作品《中国传统文化》,以宣纸纹理为基底,水墨晕染的竹纹与篆刻“囍”字形成流动画卷,荷花图案借留白技法透出江南烟雨意境,让传统符号在现代构图中重获新生。

朱俊霖同学的作品《敦煌如梦》,提取飞天壁画的矿物颜料色谱,飘带线条采用敦煌壁画特有的“铁线描”技法,将47种国风纹样经数字化处理,让千年飞天在封面绽放盛唐的无尽光彩。

钟美怡同学的作品《乡土中国》,以稻田肌理为封面,以压纹工艺还原稻穗颗粒感,村落线条则以费孝通笔下“乡土中国”的地缘结构为蓝本,用设计语言编织出可触摸的泥土气息。

戴美琦同学的作品《菜根谭》,采用宋代古籍装帧形式,选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名句作为烫金箴言,封面开合间,似展开一卷处世智慧,让古典哲思借现代工艺焕发新生。

辛妍同学的作品《中国皮影戏》,运用激光镂空技术复刻非遗剪影,以半透明材质模拟皮影戏幕布效果。翻动封面时,人物姿态随光影变化灵动流转,还原“一口道尽千古事”的艺术魅力。

梁佩凤同学的作品《望江南》,运用传统国画技法绘房子、江水,黛瓦白墙搭配“日出江花红胜火”诗句,借国画“撞水”法晕染色彩,让水墨在封面流淌出灵动诗意。

杨伊曼同学的作品《潮汕文化》,将潮剧脸谱的“五色勾勒”、工夫茶“凤凰三点头”姿态融入封面,以篆刻形式点缀潮汕方言谚语,地域文化符号借对比色构图,展现出十足张力。

庄凯琳同学的作品《乡土中国》,以简笔绘景还原乡村炊烟,用几何化的稻田与蜿蜒田埂构建现代设计语言,更在扉页暗藏可抽取的“乡土知识卡片”,让学术典籍与大众阅读趣味联结。
抽奖环节
决赛现场特别设置两轮互动抽奖环节,4位幸运同学收获了精美礼品,现场热情被持续点燃,氛围不断升温。

歌曲表演
选手全部展示完毕后,会计学院文艺团带来的歌曲《离骚》接续舞台热度。婉转旋律与“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经典词句交融,既呼应活动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又以歌声传递楚辞的深邃意蕴,将现场带入诗意盎然的文化之境。

荣耀时刻

图书馆王蕙馆长为获得一等奖的选手颁奖并合影留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功清副教授为获得二等奖的选手颁奖并合影留念。

“德学·五进”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罗爽妍为获得三等奖的选手颁奖并合影留念。

学生工作部梁梓雯为获得最佳人气奖的选手颁奖并合影留念。

会计学院张圣荧为获得优秀奖的选手颁奖并合影留念。

会计学院学工办副主任张林柏、钟晓燕老师为获得入围奖的选手颁奖并合影留念。
评委点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功清副教授对此次大赛进行了总结,他首先表扬了同学们对于书籍的深入阅读理解和创新设计,同时指出作为书籍封面艺术设计者应该具备的能力:设计者既要有表现能力,精通设计、构图等知识,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也要有知性能力,敏锐感知内容与现实;更要有丰富想象力,连接古今未来。

合影留念
活动尾声,全体嘉宾与参赛选手共同合影。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对广工商学子传承文化、拥抱艺术的生动见证。这场以“字韵画境”为名的设计之旅,终将化作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抹亮丽的色彩,激励更多学子在文字与画面的交织中,探寻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
期待下一届“字韵画境”有更多同学用灵感点亮书页,让文字与画面在封面上绽放新的光彩!

稿件来源:广工商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