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改,通识教育学院线性代数课程教研室、高等数学课程教研室于院部楼524会议室联合召开了科研交流分享会。会议由线性代数教研室主任魏玉华老师主持,岳中亮教授作《科研的困惑与起步》的主题报告,两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岳中亮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如何起步撰写科研论文展开。首先,岳教授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介绍了做科研要如何起步,数学工作者如何跳出数学的圈子,让数学变得雅俗共赏。他强调做学问,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维,要见微知著、勤于思考。做科研如何创新?创新来源于生活,而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重要前提,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

岳教授报告中指出,做科研要有明确动机,要像读小说一样来读数学,要让数学变得简单、科普、更通俗易懂,要做大众看得懂的数学。数学建模的优势在于一种方法,可有多种领域的应用,能在模型的结果中找出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信息来。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院长助理谢小军老师结合自身的学习及科研经历提到,做应用研究,创新既可以是方法的创新也可以是应用领域的创新,创新往往是基于一个点切入、一个数学公式,他认为做应用研究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结合生活实际多思考找到创新出发点。并鼓励青年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探索,不要害怕失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乔希民教授结合自身曾从事期刊编审工作的经历,从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方面,介绍了论文如何投稿以及相关的投稿注意事项。他强调论文的书写一定要规范,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创作论文,才能提高论文投稿的通过率。

教学是立足之本,科研是发展之路。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青年教师发展更离不开科学研究。经过本次会议,三水校区数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如何起步做科研有很大的启发,于教学中寻找科研问题,将科研中的内容补充到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学和科研的良好互动,高校青年教师才能快速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