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学思践悟。为积极响应教育强国战略号召,探讨智能时代教育思想与高质量发展,2025年9月12日下午2点,通识教育学院数学课程教研室围绕“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教育强国,工商何为”主题召开线上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魏玉华副教授主持,全体教师参与。会议采用分组研讨形式,六个小组就上述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成果。

刘仲源副教授代表第一小组在会中指出,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更加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应用型高校重点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小组成员教师普遍支持跨学科,通过强化学科交叉来打破社会上对“数学无用论”的偏见,从而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融合培养的质量。
吕刚教授代表第二小组从专业衔接和学生需求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课程体系与人工智能融合的问题。他们组强调,高校既要注重数学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又要引导教师夯实理论基础,不断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需要注意防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确保技术使用与思维之间的平衡。
邹桂华老师代表第三小组提出要推动教学向“问题链”模式转变,培养实用型人才。小组老师认为AI时代教育核心应转向激发批判性思维,提升数字化能力与人文关怀,建议构建包含电子题库、数学史资源等在内的“教学新生态”,并关注学生心理与教师培训。
付苗苗老师代表第四小组建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推行个性化教学。认为智能时代教育需拥抱技术变革,教师应持续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在产教融合方面,要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杨娟老师代表第五小组表示结合现实观察,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需关注师生关系新动态及学生学习态度。强调需加强数学学习,指出扎实的数学功底在工作中具有潜在优势,并认为数学教学应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刘晓燕老师代表第六小组建议将AI深度融入高数、线代和概率等课程,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强调在使用AI辅助学习时,需保持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确保人在AI应用中的主导地位。此外,小组成员老师还探讨了AI数字化时代教学规范化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对坚守教育初心和职业道德的体会。
各组汇报结束后,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谢小军副教授对本次研讨会的深度与热烈程度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分享了三点意见:一是要抓实问题整改,明确整改目标,落实整改内容;二是要抓好成果转化,深入探讨核心理念,细化做法,将研讨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三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学院官网、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典型案例与优秀成果,扩大影响,分享成功经验。
本次线上研讨会内容充实,讨论热烈,成效显著,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汇聚了智慧。数学课程教研室全体教师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数学课程教研室
撰稿:李竞勇
执行编辑:曹噬云
责任编辑:邢传国 谢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