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学校、学院关于教育思想与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的工作要求,美育体验模块课程教研室于2025年9月12日上午开展“深化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研讨会,以“数字化赋能”为主题展开讨论。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钟源达老师主持,教研室教师全员参与。

会上,钟源达主任首先传达了学校、学院两级文件精神,强调本次大讨论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路径”,围绕“数字化赋能”为主题展开。随后各位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庄鸿杰老师认为人工智能的介入进一步推进了美育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应当转变教学思维范式,成为创意的带动者。潘慧杰副教授则以《超轻黏土卡通玩偶制作》课程作为案例,倡导教师积极整合多元化媒体工具,从而革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成效。
王爽博士认为数智时代,AI等新技术为美育带来挑战与契机,美育老师应关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美育教育课程应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吴旖旎博士也认为除了传统认知媒介外,可积极探索AI新技术与美学写作的融合应用。借助AI工具的分析能力,我们能更具体地把握学生的理解路径,辅助学生提升语言美感与批判性思维。
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王琦琳博士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度融入,为教学带来全新的体验与成效。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能够借助人工智能音乐分析工具,快速且精准地分析即将教学的音乐作品。方博文博士认为音乐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教育思想不断更新、实践路径不断优化的过程。从传统“知识本位”到现代“以学生为中心”“跨学科融合”“文化传承创新”,教育思想的演进为音乐学学科突破发展困境、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李想老师认为从合唱指挥的视角审视教育思想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极具洞察力且富有隐喻意义的切入点。合唱指挥不仅是音乐的组织者,更是教育的践行者,其艺术哲学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高度同构。
经过热烈研讨,教研室基本形成共识,美育课程必须“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数字化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必由之路”,要让学生在美中习得价值观、在美中塑造创造力、在美中坚定文化自信。
供稿:美育体验模块课程教研室
撰稿:钟源达
执行编辑:曹噬云
责任编辑:邢传国 谢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