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代码:13714 招生咨询热线:020-86929603 86914402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凝心聚力重引领 教学改革增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召开新学期集体备课会

发布日期:2022-08-29 浏览量: 字号:[ ]

【本网讯】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于8月22日下午在三水校区院部楼424会议室召开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杨朝晖主持,本学期担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全体教师参会。

教研室主任杨朝晖老师主持会议

首先,新入职(转岗)教师做自我介绍。杨主任部署了新老教师工作结对子分工安排。接着她从课时安排、课程平台资源、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实践教学、超星泛雅平台等几个方面介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基本情况。此外,杨主任对超星泛雅学习平台资源的课程内容和使用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她强调将继续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思政课铸魂育人成效。

在课程研讨阶段,《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负责人燕文华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质评小组常务副组长范金良教授分别对课程重难点和课程教学质评要求进行解读。

燕教授指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的首门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课程的宗旨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贯穿本课程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本课程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本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使命担当、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四个方面,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此外,燕教授还对教材每章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通过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燕教授将本课程概括为“知信行”三个字,即每章第一节为“知”,主要阐述基本原理;第二节为“信”,将“知”上升到思想高度,并深信不疑;第三节为“行”,主要阐述实践的方法。燕教授强调,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导入课程,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兴致参与课堂,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负责人燕文华教授解读课程重难点

范教授指出,教学质评主要包括学生认可、专家认可、领导评价和同行评价。讲好思政课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素质:一是坚定信仰,站稳立场。思政课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真信真情实感,才能将思政课讲出底蕴,讲出精彩。二是明确定位,增强自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三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从技术的角度,思政课应当处理好以下四点:一是学术和政治的关系;二是个人专长与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的关系;三是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四是守正和创新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质评小组常务副组长范金良教授解读课程质评要求

最后,杨主任对教学资料的整改、教案编写及课件制作、课程建设、学生座谈会等作出详尽安排。她强调,为上好开学第一课,各位老师开学前要做好课程表、超星平台上的课程及班级信息两个核对工作。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会,大家凝聚了共识,青年教师能够较快地学习分析和处理教材,围绕重难点进行讲、练、用等活动,为新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李志敏,谭丽婷摄影:彭艺格)

上一篇:喜讯!我校在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喜获佳绩

下一篇:国家教指委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韩东亚教授莅临我校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