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践行我院“五进”之“进图书馆”实践活动,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增加同学们对鲁迅先生跟胡适先生的了解,我系于2020年12月3日19:00,在广州工商学院三水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开展了第十七讲“一周一书,一书一讲”的读书活动。本次读书活动邀请到了图书馆馆长熊家良为大家讲解《鲁迅与胡适》一书。工商管理系石丽明主任、工商管理系朱青山老师、图书馆郭畅老师、图书馆馆长助理王自东老师参加此次讲座。

活动开始,熊家良馆长告诉我们“鲁迅还是胡适”这一问题在中国的现代文化史上纠缠了一个世纪,至今仍然悬在中国人心中,远未解决。 他说人们往往是从政治功利出发,去评判这两位文化名人,不是说“胡不如鲁”,就是说“鲁不如胡”,要么鲁迅,要么胡适,总在比较高低的怪圈中打转,难以跳出狭隘的视野。随后馆长引用王蒙的话“我这一代人几乎早就形成了思维定势:鲁迅与胡适二人是截然对立的两极”来证实了这个问题在上一个世纪存在的普遍性。
在讲到鲁迅先生时熊家良馆长放出了一张照片,照片旁边有这样一段文字“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屈。”这段文字无比形象的描述了鲁迅先生的外貌。馆长介绍到,鲁迅先生是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将自己塑造成为了一名精神界的战士。鲁迅先生对于中国人的国民性是失望甚至是绝望的!但哪怕绝望他依旧选择争取,更显其悲壮!

在介绍完鲁迅先生后,熊家良馆长跟我们讲到“胡适是我们这个国度的异端,但却是微笑的异端。在焦虑的年月,他还能保持一种平静的美,以大爱的心照着惨淡的夜,四处碰壁,依然笑对世界。如果问何为君子?毫无疑问,胡适是一个标杆。”馆长告诉我们胡适先生一直倡导:君子立论,宜存心忠厚。其内涵是“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在讲述鲁迅与胡适的关联性时,熊家良馆长还告诉我们:鲁迅是药,胡适是饭,均不可或缺;鲁迅在破中立,胡适在立中破;鲁迅悲苦、峻急里有寒光闪闪;胡适曲中有直,以改良的方式温和地告别旧路。前者的选择的结果是革命、去恶,后者的归宿是改良、劝善。他俩都有兼济天下之襟怀,都有对自由民主精神的追求。鲁迅与胡适是“中国的反传统者,精神的背景并不一致,但在一个时期,却拥有着相近的话语。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鲁迅与胡适是两座文化高峰。现代中国最需要的两门学问,是鲁迅学和胡适学。把这两门学问加以整合,综合创新,对鲁迅与胡适所体现的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分进行融合与升华,才是创建新的中国现代文化的最佳途径。

活动最后,熊家良馆长就本次主讲内容与在场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交流,现场十分活跃,笑语不断。衷心希望同学们长久得保持读书习惯,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以书为伴,与文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