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建动态 -> 正文

观《风声》忆峥嵘岁月,悟情怀传爱国薪火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10-22

【本网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之际,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品格,不断增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作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管理学院党群服务站于2025年10月21日19:00,在三水校区图书馆六楼新时代党员讲习所举办《风声》观影活动。

1C028

《风声》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场围绕“日军特务机关内部卧底”展开的生死较量。当时,日军特务机关长武田为揪出潜伏在内部的中共地下组织员“老鬼”,将怀疑对象——伪军军机处译电科科长李宁玉、剿匪大队长吴志国、副官白小年、机要秘书顾晓梦与行政收发专员金生火,一同软禁在与世隔绝的“裘庄”。

在封闭压抑的环境中,武田与汉奸王田香设下重重圈套,通过严刑拷打、心理施压、互相指认等手段,逼迫五人暴露身份。随着剧情推进,猜忌与恐惧在裘庄内蔓延,每个人都面临着生死考验,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一场关乎信仰与生命的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B365

影片中,每位角色都有着复杂的身份与内心挣扎。李宁玉凭借专业的译电能力保持冷静,却因家人安危陷入两难;吴志国性格刚烈,在酷刑面前始终坚守底线;顾晓梦看似娇纵任性,实则暗藏秘密,为传递关键情报不惜牺牲自我。

当“老鬼”的身份逐渐浮出水面,影片并未停留在简单的谍战推理上,而是深入刻画了革命者在绝境中对信仰的执着——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在黑暗中守护光明,用热血诠释了“爱国”二字的重量。紧张刺激的剧情与深刻的精神内核相结合,让《风声》不仅成为一部经典的谍战影片,更成为展现革命先辈爱国情怀与牺牲精神的生动载体。

1DECC

1BD7E

今天,我参加了党群服务站每月一次的观影活动,观看的是谍战片《风声》。看完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即便影片结尾展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场景,但这份沉痛的情绪也难以消散。

影片讲述了抗战时期,潜伏在汪伪政府内部的中共地下抗日组织成员,以生命守护组织、保家卫国的故事。整部影片基调灰暗,深刻揭露了汪伪政府虚伪、冷酷且残忍的真面目。

每当看到他们折磨嫌疑人的片段,我总会不自觉地攥紧拳头,那句“宁可错杀也不可放过”的叫嚣更让我义愤填膺!当时,有多少为抗日事业奔走的中共地下工作者惨遭这般酷刑,可他们始终以血肉之躯坚守党的任务、掩护组织踪迹。

放眼当下,试问谁能承受住这般折磨?又有谁能拥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他们以死明志,即便身陷险境,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牺牲自己,以保护更多同志。这部影片将汪伪政府的腐朽不堪刻画得越深刻,就越能反衬出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与民族大义。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影片结尾那段娓娓道来的独白直抵人心,让我们深刻铭记革命年代先辈们的艰辛付出,同时也警醒当代国人勿忘历史、砥砺前行,传承和发扬这份伟大的民族精神,坚定不移地向党组织靠拢,继续践行先辈们的信仰与初心,不负先辈嘱托。

——25工商管理B2班严美珍

观看《风声》,最震撼的不是密室博弈的紧张,而是顾晓梦、吴志国这群“老鬼”“老枪”身上反映出的新青年精神底色。

他们本可拥有优渥人生:顾晓梦是留洋归来的富家千金,吴志国是手握权柄的军官,却偏要选择最艰险的道路。当顾晓梦用针线在旗袍上绣下情报,当吴志国在酷刑下咬碎牙关仍守着信仰,他们诠释的,正是新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担当——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把生死置之度外,在黑暗里燃成一束光。

如今的我们虽无硝烟可赴,却仍需这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风声》的价值,恰是让新青年读懂:信仰从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危难时敢扛、平凡时坚守的赤子之心。

——25人力资源数智管理B1班涂淑璇

昨天看完《风声》,让我心里发紧。以前觉得“抗日”只是书上的词,可电影里那些卧底,被折磨得不像人样,还死咬着秘密不松口。我终于明白:信仰不是口号,是把骨头一寸寸敲碎也不吭声的韧劲。我印象最深的是顾晓梦缝在衣服里的那句话:“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

电影把牺牲写得比死亡更重——他们把活路留给后来者,把绝望缝进自己衣角。银幕暗了,问题才亮:若黑暗降临,我敢做下一个“老鬼”吗?今日灯火阑珊,是有人替我们挡过刀锋,所以说现在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当下,勇敢去奋斗!这便是对那缕光最诚实的回答。

——25工商管理B1班罗惠银

重温《风声》,不仅是沉浸于一场扣人心弦的谍战博弈,更是在先辈的信仰与牺牲里,读懂祖国与人民之间深沉的羁绊。影片虽未直抒“祖国,绝不抛弃任何同胞,我们一定会带大家回家”,却用最壮烈的行动诠释了这份承诺——当顾晓梦忍着剧痛在旗袍上绣下情报,当吴志国在酷刑中死守秘密,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组织的安危,更是千万同胞的未来。这份“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恰是祖国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生动缩影。无论身处何种绝境,那份来自祖国的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始终是革命者前行的力量源泉。正如影片中先辈们用生命证明的:祖国永远是同胞最坚实的后盾,纵有千难万险,也会为我们撑起一片天。而影片结尾,虽无明确的“阖家团圆”画面,却以革命者的牺牲换来了后世和平的隐喻,与“我们不是生在和平的时代,只是有幸生在和平的国家”这句箴言形成强烈共鸣。

从当年裘庄内的烽烟四起、严刑酷法,到如今我们所处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正是英雄们用热血与生命筑起的堡垒。他们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将爱国情怀融入每一次坚守、每一次牺牲,为我们换来了今日的安稳。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铭记这份革命先烈的爱国思想与高尚品格,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先辈们用生命铺就的“万里归途”,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延伸,让爱国的信仰之光,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

拍摄:王小婧

编辑:郭欣怡

初审:林琪、潘可莹、孙清华

复审:戚莉霞

终审:张慧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