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5年10月23日下午,为推进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资源建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导论》课程组在院部楼624会议室召开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朱秋鹰老师主持,张秀、杨毅萍老师参与,围绕课程大纲修订、教材选用与考核方案设计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一、课程大纲重构:突出管理与技术融合
会议伊始,朱秋鹰老师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需求,提出课程内容设计应注重理论知识点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具体的业务情境中理解大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逻辑。张秀老师补充指出,课程结构应体现“阶梯式”设计,从基础概念到综合应用逐步深入,并引入真实企业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增强学生的场景理解与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材选取共识:注重前沿性与适用性
在教材选用环节,杨毅萍老师对比分析了多本主流教材的内容结构与难度梯度,提出应优先选择“理论与实践并重、案例丰富、配套资源完善”的教材。她强调,教材不仅要具备学科前沿性,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高深难懂”。
经过讨论,课程组初步选定林子雨主编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大数据导论和王刚主编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作为主干参考书,将杨尊琦主编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数据导论作为辅助教材的立体化教学材料体系。
三、考核方案优化:强化过程考核与能力评价
在考核方式方面,课程组借鉴了大数据技术课程组的改革经验,具体构成如下:
平时成绩(40%):包含6次阶段性作业,贯穿整个学期,覆盖课程核心知识点。作业形式包括案例分析。
期末考试成绩(6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全面检验。
四、共建共享,推动课程可持续发展
会议最后,三位教师一致认为,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未来将建立“教学资源共建机制”,定期组织教案评审与教学反馈,推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
朱秋鹰老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方向与路径,也为后续教学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课程组将继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打造兼具前瞻性、实用性与教育温度的高质量课程。
稿件来源: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教研室
撰稿人:杨毅萍
摄 影:王乙力
初 审:杨毅萍
复 审:张 塽
终 审:梁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