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践成果 > 正文

在行走中学思 于体悟中践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花都校区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4-17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针对性,4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本学期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的江振刚、汪凡家、刘东洋、刘羽、苏莉莉、马小淑六位老师带领花都校区百余名学生前往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中山市左步村进行参观学习。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合影

第一站来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它成立于1956年,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领队教师带学生先后参观了孙中山纪念展示区、翠亨民居展示区、杨殷故居展示区等景区,深入了解了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孙中山1866年出生于香山县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是由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出资,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一所中西合璧的二层红色小洋楼。1892—1895年,孙中山经常在这里生活、行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12年他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回乡也曾在此小住。由于其重大的历史价值,这里在1988年获批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亲可感的文物古迹生动再现了孙中山出生及其成长环境。结合史迹陈列,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完成了民主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边走边看、边思边悟,深刻感受孙中山廉洁修身、善教有方的家教家风,救民疾苦、天下为公的爱国情怀,立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的伟大革命精神。接下来,同学们还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公园,通过花岗岩日记墙所刻的孙中山、黄兴、蔡元培、毛泽东、朱德等近代名人对辛亥革命历史的回忆片段,重温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彰显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家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领队教师为学生现场讲解孙中山事迹

第二站来到中山市南朗街道左步村参观学习。左步村山川毓秀,名人辈出,历史人文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孙中山的祖居地,随处可见祠堂、村庙、古旧街巷等特色建筑,先后荣获“广东省古村落村”、珠三角“最美乡村”称号。左步村也是中山县中国共产党党员早期重要活动地和组织宣传抗日救国活动的基地,其中欧式大宗祠更是群众抗日武装团体中山别动大队和滨海区政务委员会活动旧址,被评为中山市革命遗址。同学们观看宗祠内的陈列展览,重温了鲜活的革命历史进程,深刻体会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师生在左步村内自由徒步,走访中共左步村党支部活动旧址欧初故里、中兴里牌坊、双壮孙公祠等遗迹,实地探访“网红打卡地”左步书屋、“稻虾共作”试验示范基地,通过亲身体验、与村民交流等方式,充分了解左步村的村容村貌和历史人文气息,在当地村民们富足充实、岁月静好的乡村生活中,充分感受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经验和贡献。

中山市革命遗址左步村欧式大宗祠

学生参观美丽乡村,了解乡村振兴战略

学生观看展览陈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广东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有机融合,师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历史现场,感悟山乡巨变,使学生对思政课形成较好的参与感、代入感和获得感。学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收获很大,他们要将课堂理论与实践所得结合起来,增长才干、知行合一,用奋斗和奉献书写青年担当,将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马克思主义通讯员:刘羽、江振刚、谭丽婷,图片:刘羽、学生提供)

上一条:精品慕课忆初心 学思践悟“政”青春

下一条:探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