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0月17日至19日,AI-HI共生:智能时代的翻译研究创新与教育转型论坛暨2025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年会在重庆召开,会议由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我校外语学院教师代表受邀参会,院长刘沛富教授带队,樊志强、吴洁莹、贺丹、夏逸慧四位教师出席会议并做学术报告。
刘沛富教授受邀担任“人机协同与翻译实践论坛”主持嘉宾。他指出,在AI浪潮扑面而来的当下,如何实现技术与场景的协同,如何实现技术赋能,人文守正;翻译如何实现人类语言、文化和美的传播,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AI-HI)的共生,是译界及学界的使命;人机协同翻译的研究与实践对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推动翻译转型,培养卓越翻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樊志强老师在分论坛2“AI背景下的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中作了题为《跨文化传播视域下非遗文化英译研究——以China Daily非遗系列短视频为例》的专题报告。报告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对China Daily非遗系列短视频的字幕英译进行研究,为中国非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提供新的思路。

吴洁莹老师在分论坛3“人机协同与翻译实践”中作了题为《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人机交互研究——基于官方译本与DeepL译本的对比分析》的报告。研究运用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型,从文本实践、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对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官方英译本与DeepL机器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贺丹老师在分论坛5“AI赋能的翻译研究”中作了题为《基于情感分析技术的人机译本情感强度对比研究——以外交部发言人例行记者会人机英译本语料为例》的报告。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DeepSeek-R1消歧的英文情感词典工具,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以情感强度为观测指标,从句层与词汇层对外交部发言人例行记者会语料的人机译本在情感强度上的异同进行了系统分析。

夏逸慧老师在分论坛6“AI赋能的翻译研究”中作了题为《岭南古诗山水意象及其日译研究》的报告。研究以日本文献中保存的岭南题材古诗及其日语译本为对象,聚焦岭南山水意象的文化内涵与跨文化转译策略,展示人工智能背景下传统文化研究与外语翻译研究的创新结合。

此次会议不仅拓宽了我院教师的学术视野,也为学院今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外语学院将继续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翻译人才,秉持“AI-HI共生”的教育理念,将本次会议的前沿洞见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成果,努力培养具有高阶思辨能力与人机协同能力的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

稿件来源:外语学院
图文:吴洁莹
初审:夏逸慧
复审:邢佳平
终审:刘沛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