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教学改革 > 正文

提升专业素质,护航心理健康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次备课会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10-12 】

为提升育人质量,推进课程建设,2025年10月10日下午,广州工商学院心理教研室在花都校区图书馆602室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备课会,会议聚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主要研讨了大五人格测试和曼陀罗心理绘画两项内容,会议由胡伟坚主任主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杨敏梨主任及全体工作人员和本学期兼课教师参会。

会议伊始,胡伟坚主任传达了专家听课后的三个反馈:一是讲课章节顺序与教材不匹配,易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认知与衔接;二是教学未融入身边案例,不利于知识理解、共情与应用转化;三是课程核心知识点拓展深化不足,难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满足学生深度学习需求。胡主任讲课程团队已优先调整章节顺序以契合教材逻辑,下一步将征集筛选学生身边真实案例充实素材库,并结合学生认知与需求挖掘内容深度、补充延伸知识点,切实提升课程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1893D1

接着,胡伟坚主任围绕大五人格测试开展专题讲解。他先明确该测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价值,随后系统介绍大五人格模型的核心维度(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并结合高校教学实际,阐述如何通过测试结果精准把握学生心理特质,为后续课程设计、个性化心理引导提供参考,助力教师更好地将理论工具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

最后,胡伟坚主任针对曼陀罗绘画这一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他先简要介绍曼陀罗绘画的理论背景——源于荣格心理学,核心是通过对称、具象或抽象的图形创作,帮助个体梳理内心秩序,随后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重点阐述其教学应用价值。作为非语言的心理表达工具,曼陀罗绘画无需专业绘画基础,能让学生在自主创作中自然释放情绪、缓解压力,尤其适合融入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格等课程模块。讲解中,胡主任还强调教学关键在于“重过程轻技巧”,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创作时的感受,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引导学生解读绘画中的色彩、图案,帮助其觉察内心状态,为参会教师将该方法融入课堂提供了具体思路。

166224

1660A8

讲解结束后,参会教师积极投入创作环节。结合自身当下的感受与思考,大家或勾勒对称的几何图案,或绘制具象的生活意象,在自主创作中充分体验非语言表达的乐趣。创作过程中,教师们不纠结于画面的精致度,而是专注于笔尖传递的内心状态,并轻声交流创作时的情绪体验,现场氛围轻松且专注。教师们亲身感受了曼陀罗绘画的心理调节价值,并为后续将该方法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积累了第一手实践经验。

此次备课会既明确了课程整改路径,又丰富了教师教学工具储备,为新学期课程有序开展、提升育人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胡国悦、刘羽;摄影:曾宁宁)

上一条:互联共享聚智慧 深耕细作促教学

下一条:聚焦课堂深研讨 深耕教学提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