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流课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帮助新入职教师站稳站好讲台,更好地服务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要求,2025年9月3日下午,纲要教研室在三水校区图书馆211室召开“纲要”课首次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江振刚副教授主持,全体授课教师参加。

集体备课会现场
课程“传帮带”,互助有实效。首先,由江主任介绍课程教研室情况,并欢迎本学期首次担任“纲要”课教学的教师。为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课程教学,传承学院“传帮带”结对子经验,每位新教师均配有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在课程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总结、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指导,助力新教师快速适应环境进入角色,促进课程高质量推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解读
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提质增效。为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纲要”课开展了课程考核改革,对于重复性的考核项目进行整合。本学期在过程性考核方面减少了作业布置以及论文考核,增加了课堂表现的分数权重,加强教师在教学考核过程中的自主权,聚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范国增教授作课程教学经验分享
教授经验分享,指明备课方向。再次,由资深教师范国增副教授进行课程教学经验分享。范副教授强调三个要点:其一,注重备课。备课是教学基础,随着学校对课堂质量要求的提升,督导课堂听课力度加强,教师做好备课是应对万能之策。其二,注重设计。如何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是思政教育关注的重难点。做好课堂设计,能有效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抬头率、前排率。其三,注重互动。教师和学生为课堂的双主体,教师要发挥好教学指导作用,通过互动环节的设计,以多种形式互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最后,江主任强调了新学期上课准备材料、作息时间、课堂教学管理等注意事项,确保开学首周教学的顺利开展。讨论答疑环节中,各位教师积极为课程建设建言献策,集体备课会在教师的热烈讨论中进入尾声。本次集体备课会,“纲要”课教师进一步明晰了校一流课程的建设要求,深化了对课堂教学重要性与教学技巧的认识,为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开展做了有力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江振刚、刘羽;摄影:马小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