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凝心聚力研教学,匠心育人铸国魂

——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课程教研室组织召开本学期第四次集体备课会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10-26 】

为持续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质增效,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10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三水校区院部楼424会议室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彭艺格老师主持,全体授课教师参加。

彭艺格主任讲解近期注意事项

为深化质量意识,彭艺格主任依据学校督导近期的听课反馈,对思政课教学的现有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全面剖析。她指出,校督导一方面对开学以来教学材料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互动设计新颖以及任课教师教资教态优良等方面给予了肯定,并强调老师们应持续保持,力求使德法课程的教学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然而,另一方面,“与学情、专业的结合不够紧密;课堂互动形式相对单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融合度不足”等问题也亟需改进。她强调,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更可能削弱思政课的权威性和吸引力。因此,今后全体教师应从教案设计、课堂互动到课后反馈的全流程中严格把控质量,“确保每一堂思政课都能经得起学生的追问、实践的检验”。

随后,何建芬副教授和张丽薇老师依次分享了第三章的教学心得。首先,何建芬副教授向在座教师介绍了情境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情境交互”来激发学生的深度情感体验和价值共鸣,并结合沉浸式体验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度。接着,她阐述了问题链式的教学策略,提出以“问题”为杠杆,撬动学生的思维和内驱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她主张利用“案例”将抽象理论具体化,通过深入挖掘各类生动案例,并结合时政、网络热点等事件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三巨头外卖商战创意营销”“猪猪侠入职京东外卖”等案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这一知识点。何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思政课堂教学经验和技巧,老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何建芬副教授进行备课思路分享

张丽薇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呈现了生动且鲜活的案例解读。她以第三章内容为切入点,从案例设计思路、教学实施流程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剖析,巧妙地将理论观点融入实际情境。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剖析现实问题、展开思辨性讨论,这不仅有效激发了课堂活力,更有助于他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提升应用能力。此外,她还特别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互动方式,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张丽薇老师进行教学内容分享

集体备课,既是一次常规的教学研讨活动,更是一次实战演练与全面动员。老师们普遍反映,经过多次集体备课,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为透彻,教学思路更加明晰,教学自信心亦显著提升。大家一致表示,将持续反思、不断精进,将集体备课的成果有效应用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朱孟昭、彭艺格、刘羽 摄影:宁佳鑫,朱孟昭)

上一条:体备课凝智慧,教学提升促实效

下一条:广州工商学院党委书记张振超讲授2025年秋季学期 “第一堂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