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凝心聚力研教学,聚智赋能促提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召开本学期第三次备课会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10-19 】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10月17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三水校区图书馆402召开了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江振刚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周静副教授莅临指导,本学期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任务的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备课会现场

备课会伊始,江振刚主任首先就本学期课程教学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部署。他围绕教学资料的规范使用与更新、统一教学进度的必要性与灵活性、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以及提升备课质量的具体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全体授课教师能够严守教学纪律,夯实教学基本功,确保课程教学有序、高效推进。

罗芬、曾易、施蔓菲、陈梓锐四位老师进行授课分享

在授课分享环节,罗芬、曾易、施蔓菲、陈梓锐四位老师依次进行了精彩的说课与授课分享。罗芬老师聚焦课程第三章,从“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三个核心维度进行了系统阐述,清晰展现了其教学设计的逻辑脉络与目标导向。曾易老师以《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学生主体》为主题,对第四章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了分享,强调通过设置关键问题链激发学生思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施蔓菲老师从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思路与亮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以及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出发,全面梳理了第五章的教学框架,强调了重难点突破的有效方法。陈梓锐老师则从教材分析与学情把握、教法学法选择、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确立、总结与拓展设计、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与反思等多个层面,对第六章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析。四位老师的分享内容翔实、各有侧重,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

随后,莫天生副教授对四位老师的分享逐一进行了精辟点评。他充分肯定了各位老师在教学内容钻研、教学方法探索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理论阐释、优化案例选取、提升课堂互动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参考。

会议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周静副教授作总结讲话。她首先对本次备课会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会议组织严谨、分享内容充实、研讨交流深入。她强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历史观、国情观教育的重要使命。全体授课教师要继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研究与把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将理论讲授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切实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希望教研室能持续发挥集体智慧,常态化开展此类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共同推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再上新台阶。

合影

本次备课会内容充实、研讨深入,不仅为授课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也进一步明确了后续教学工作的重点与方向,对于持续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水平与育人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马小淑、江振刚、刘羽 图片:马小淑)

上一条:精研马原提质效 赋能思政育新人

下一条:齐心协力深研讨 答疑解惑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