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动工作有序开展,明确教学目标与重点,提升教学实效,9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组织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工作部署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胡伟坚副教授主持,全体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参加。

胡主任首先从立德树人的高度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下简称“大心课”)开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大心课”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旨在帮助学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课程不仅关注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实际心理能力的培养和生命教育的融入,是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
在教材选用方面,胡主任详细说明了本学期继续选用北师大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理由。该教材结构科学、内容系统、案例丰富,紧密结合大学生实际心理需求,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性,能够很好地支持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是全国许多高校采用的权威教材。
针对本学期教学安排,胡主任明确了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大心课”共设16个教学周,胡主任逐一说明了各章节内容的讲授顺序和时间节点,强调教师要严格按照计划推进,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胡主任还结合教材章节,重点提示了教学中的注意要点。例如,在讲授“自我意识”章节时,应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探索,避免过度评判;在“情绪管理”部分,要注重实操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在“人际交往”章节,应鼓励学生积极互动,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讲到“生命教育”时,要融入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
另外关于课程考核,胡主任强调“大心课”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学习体验和成长变化的关注。教师们也就作业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商讨了评分细则,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本次会议明确了新学期的教学方向与重点任务,为教师们提供了清晰的教学实施路径。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认真落实会议部署,精心备课、用心授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切实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邹若梦、刘羽,摄影:邹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