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由通识教育学院主办的本学期第一期通识大讲堂,在花都校区图书馆416 会议室举行。活动以“以赛促教——教学竞赛辅导与引领”为主题,特邀三位教学领域资深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李海花博士,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琳教授,广东药科大学宋粉云教授,围绕通识课程创新设计与竞赛备赛技巧展开分享,通识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以竞赛为抓手、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路径。

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谢小军首先强调,通识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载体,教学竞赛则是检验课程成效、推动创新的重要平台。此次邀请专家分享,旨在帮助教职工掌握课程备赛方法,让课程既满足学生素养培育需求,又能在竞赛中凸显优势。
随后,华南师范大学的李海花博士率先带来主题分享。她围绕通识课程教学创新与备赛核心,提出三点关键建议:一、需认真研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进教学创新,让通识课程设计与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同频,凸显通识课程的时代价值;二、明确教学创新的多元维度,涵盖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创新及技术赋能创新,其中要特别重视教学理念对创新的引领作用,同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创新的支持价值,建议将智能工具融入通识课程教学,提升课堂效率与互动性;三、教学创新赛是对教学成果的总结与提升,通过“以赛促创”可积累实践经验、形成系统化教学模式,更能帮助教师明确未来教学优化的方向,为通识课程参赛提供清晰思路。

随后,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第三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琳教授,以《古琴通识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参赛回顾》为题,用“通识课程参赛实战案例”带来深度分享。作为将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推向国赛领奖台的专家,张琳教授详细讲述了古琴通识课程的“竞赛化打磨之路”。她特别提醒,通识课程备赛要避免“重形式轻内涵”,需始终围绕“学生素养提升”这一核心,让竞赛准备过程成为优化通识课程的契机。同时,她强调教学比赛不是目的,反哺课堂才是初心!她的分享让在场教职工深刻感受到,优质的通识课程既能赢得学生认可,也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活动最后,广东药科大学教授、广东省教学名师、国家线下一流课程及广东省线上一流课程负责人宋粉云,以《竞赛——通识教师成长与课程提质的加速器》为题,分析通识课程与四大教学竞赛的适配性;结合评审标准,为通识教师提出参赛建议。她鼓励教师结合所授通识课程特点选赛,将备赛转化为“打磨课程、提升能力”的双重契机。

现场的教职工们纷纷表示,此次大讲堂精准聚焦通识课程提质需求,三位专家从战略对接、实战案例到赛事适配的分享,兼具理论性与实操性,满满的“干货”。大家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竞赛备赛技巧与教学创新理念融入通识课程日常教学,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让通识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助推器。
供稿:学院办公室
撰稿:颜少菊
执行编辑:曹噬云
责任编辑:邢传国 谢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