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通识教育学院劳动教育课程教研室于2025年9月19日组织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劳动教育课程集体备课会。会议聚焦课程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环节设计等核心议题,劳动教育课程教研室全体专职及兼课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黄静瑜主持。

会议伊始,黄静瑜主任首先明确了本次集体备课会的三大核心目标:一是统一本学期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为课程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促进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实践经验的交流互鉴,通过集思广益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三是凝聚共识、团结协作,共同致力于上好每一门课,建设高水平、有活力的教研室。

会议第一环节聚焦教学实践难题与解决方案的深入探讨。刘强副教授率先指出晚间课程学生到课率偏低的现象,建议通过及时与辅导员沟通联动等方式积极应对;刘庭辉老师强调了规范教师课堂用语的重要性,提出应进一步提升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曾倩雯老师分享了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经验,同时表示今后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创新方法;黄兴平老师对教学节奏进行了反思,提出需适当放缓授课进度,确保学生充分吸收知识;宋文杰老师则强调了课堂管理措施的必要性,建议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维护教学秩序。通过集中剖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困难,汇聚集体智慧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了清晰思路与实践路径。
会议第二环节中,三位优秀教师代表依次分享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课程教学经验。刘强副教授强调,每次授课都需精心准备,注重贴近学生实际,主动了解学生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作为礼仪指导师,他巧妙将礼仪知识融入教学,有效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与实效性。刘庭辉老师则介绍了其独具特色的互动记录方式——将平时课堂互动片段录制剪辑,在期末总结课上集中回放,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同时,她注重将“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讲解与课后实践指导的有机结合。林启德副教授提出,教师应当对授课内容高度熟练,尽量做到脱稿讲授,以增强课堂表达的流畅性与感染力;他还创新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劳动教育热点展开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会议最后进入互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围绕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交换意见、凝聚共识。黄主任在总结发言中首先感谢全体教师在百忙之中全程投入本次备课会,并对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本次会议通过深入交流和思维碰撞,为本学期劳动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开展明确了方向、厘清了思路。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信心、携手努力,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实践引导中,切实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共同上好这门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

本次集体备课会的成功召开,为新学期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力量。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切实的教学行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共同推动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供稿:劳动教育课程教研室
撰稿:刘庭辉
执行编辑:曹噬云
责任编辑:邢传国 谢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