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2022年9月22日下午,广州工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代表一行到花都区花城街公益村党委开展党建交流活动。公益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建锋、党委书记徐伟军、副书记徐礼义等同志,校长助理、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黄鹏,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党员刘庭辉、黄静瑜、骆旗、赵万彬,企业导师梁永澎、学生代表梁景森共同参加了交流活动。

本次交流活动以座谈的形式举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公益村党委书记徐永军、驻村第一书记胡建锋,向通识教育学院一行人员敞开心扉,袒露了城中村治理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比如公益村常住居民3000多人,流动人口15000多人,管理起来颇有难度,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需加强,其中一些党员年龄偏大,常年卧床不起,难以激发队伍活力;核酸检测越发频繁,队伍不稳、人手不够;党员志愿服务与业务工作时间冲突,难以同步;红色旧址缺少讲解员;居民文明水平亟待提高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我校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结合之前的工作经验,介绍了我校学生在志愿服务、展馆讲解方面的资源和优势,表示通识教育学院愿意与公益村委员会开展红联共建活动,党建引领,共同推进城中村治理。

公益村毗邻花都区委、区政府,民风厚重,商贾云集,面积约1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人,中共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坐落该村,徐茂均先贤为花都区建党作出重要贡献。

(中共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
如何依托红色旧址这一特色优势资源,擦亮公益村历史文化名片,推进城中村文化振兴,是公益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建锋、党委书记徐永军等正在思考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以更高站位、更深视野挖掘其精神实质,让旧址树立新风、更加活化,不断增强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引领广大村民和市民听党话、跟党走,围绕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与会代表结合各自经验和专长纷纷建言献策,经过热烈的讨论,双方初步达成促进乡村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合作意向和共识:
一是在打造党建红色品牌方面出实招硬招。发挥高校教授资源优势,助力打造公益村红色资源“中共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品牌,深度挖掘旧址党史故事,力争出版有档次的旧址读物,提高旧址的红色品味。以旧址故事为蓝本,创作话剧、情景剧等剧目,扩大旧址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是创办公益课堂让村居治理落地落实。围绕村民和流动人口普遍关注的各类问题,寻找区内优质资源,传播文明新风。通过创办公益课堂,教育引导村民和流动人口听党话、跟党走,加快推进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促进党的全面领导在城中村落地落实。
三是携手共同培养时代新人并融入区情村情。积极挖掘村居育人资源,提供实践育人和志愿服务机会,协助学院对学生开展国情、区情、村情教育,让学生了解最基层的中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务实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交流活动让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党小组成员代表对基层治理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党建与育人工作的融合;探索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引领工作新格局,亦是通识教育学院积极落实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阐释。(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