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言谆意重!带您品读习近平十大人才用典

作者: 时间:2019-12-26 点击数:

【原文】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处】(清)张之洞《创设储才学堂折》

【解读】

清朝末年,外患日亟,国事艰难。晚清重臣张之洞深感欲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创建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因此首倡开办新学之风。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二月,张之洞向清廷上呈《创设储才学堂折》,提出在南京设立储才学堂。他忧心如焚地说:“窃维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方今时局孔亟,事事需材,若不广为培养,材自何来?”这段话阐述了国家、人才、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张之洞认为,国家的强盛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学校,而建立新式学堂,“为造就人材之实际,规画(通‘划’)富强之本源”。在奏折中,张之洞分析了当时的教育状况,“古者四民为重,各有相传学业。晚近惟士有学,若农、若工、若商,无专门之学,遂无专门之材。转不如西洋各国之事事设学,处处设学。”他主张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分立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四大纲”,认为这四门学科“皆有益国计民生之大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早在2013年庆祝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就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又引用“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地址:广州校区:广州市花都区狮岭南环路28号

三水校区: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三花路166号

电话:020-86914401 86914402 传真:020-86929192(院办) 86914402(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