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践成果 > 正文

【主题教育系列报道】传承延安精神,践行初心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赴延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发布日期:2023-07-15 】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重温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在我校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副校长张振超同志,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辉教授和党委委员、董事办主任陆志丹同志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12日至7月13日赴陕西省延安市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刘志丹烈士事迹陈列馆大堂前合影

红星照耀中国,重温峥嵘岁月。第一站老师们来到延安志丹县,参观了保安革命旧址和志丹陵园两处红色景点。保安革命旧址,是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中共中央所在地,曾是中共中央领导全国红军和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党的领导人在此居住期间,实施了诸多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发展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等,保安窑洞是为民族解放铸造钢铁栋梁的红色熔炉,红都保安由此在中国革命史上青史留名。志丹陵园,是为纪念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刘志丹同志而建造的纪念场所,刘志丹驰骋于黄土高原,扎根于人民群众,牺牲时年仅33岁,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这里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著名红色地标。

在梁家河村知青旧居前合影

青春扎根梁家河,乡村振兴换新颜。第二站老师们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等地。上世纪七十年代,习近平同志曾在此下乡插队生活了7年,为了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留下了打坝淤下的良田,陕西第一口沼气池,铁业社、代销店、磨坊等旧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如今这里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三观教育基地和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当地人艰苦奋斗,实干创业,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老师们走访历史,学思践悟,力求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爱民为民的初心使命、艰苦奋斗的坚韧精神带到课堂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在梁家河村史馆前合影

宝塔山下初心如磐,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第三站老师们来到延安宝塔区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参观了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党的七大等许多重大会议,著名的“窑洞对”即在此发生。老师们聆听讲解员详细生动地讲解,先后来到中央大礼堂、革命领导人旧居、斯特朗与毛泽东谈话处等地参观,感悟革命先辈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杨家岭中共七大旧址(中央大礼堂)前合影

在枣园革命旧址五大书记铜像前合影

枣园革命旧址是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老师们在这里参观了五大书记雕像、中央书记处小礼堂等地。聆听革命往事,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仿佛历历在目,延安岁月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的汗水热血奋斗终生,以十三载的恢弘岁月谱写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一件件史迹和物件,见证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苦难辉煌,阐释着延安精神形成的过程,告诉后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在延安宝塔山前合影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通过实践活动,老师们深刻领悟“延安作风”,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在信仰与思想的精神洗礼中,强化政治担当,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将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学科素养,将所见所思融入思政课堂,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刘羽、谭丽婷 视频制作与摄影:陈梦杰、余智颖)

上一条:历史悲歌铁骨铮,盛世青年斗志扬

下一条:【主题教育系列报道】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