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  加入收藏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一、专业定位

按照学校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目标,结合我院发展的优势和特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定位为省内具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专业,服务于全省、全国的食品工业。

1.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前身,是公共事务管理(食品安全与健康管理)专业,该专业是根据华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食品冷链物流的需要而组建的特色专业。2009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累计招收学生400多人。2014年学校申报本科成功后,2015年向教育部申报新增专业,2016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新增本科专业,开始招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

本专业以“大食物观”为指引,跨学科交叉融合为驱动,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食品安全融合,突显数智化食品安全特色,同时与冷链物流管理共建共享,立足服务地方经济,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型三位一体的食品复合型人才。到目前为止,在科研、教学、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和自身特色。

2.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

本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致力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在几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本专业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推进与周边食品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服务区域食品产业发展。

3.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重要供应基地

据统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和广东省内食品相关行业,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本专业将继续以特色优势提升自身竞争力,成为珠三角、广东省乃至全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重要供应基地。

4.示范性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本专业已经建设了完善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这些实验实训基地在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至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家兄弟院校前来参观交流,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性作用。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必要的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食品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食品生产管理能力、食品安全控制和检测分析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同交流能力,能够在食品质量管理、品质控制、安全性评价等领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1.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3~8年。授予学位类型:工学学士。

2.学分与绩点

该专业要求学生修满161学分,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0及以上,可申请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食品专业知识,能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食品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掌握在食品原料及产品的储存、加工、运输等过程中不同的安全控制理论和技术;能够设计针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科学技术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仪器设备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预测与评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实践和复杂食品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体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思想政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四大平台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含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包含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实验实践、实习实践与融合特色六大模块。

核心课程: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原理、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添加剂、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军事技能、创新创业基础训练、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劳动教育、基础化学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添加剂实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智能制造案例分析、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

五、师资队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中级工程师1人,博士9人。所有教师都具有食品科学或相关专业的学科背景,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及师资人数配备合理。

六、教学条件

1.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齐全,具备充足的多媒体教室、高端配置机房、智慧教室等现代的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教学设备。

2.校内实验室

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校内实验室,实验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目前已经有7个实验室,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科研需要。主要承担《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等20多门课程,约150个实验、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年可承担实验201600多人时数,具体如下:

(1)食品理化分析实验室:可承担《食品分析》《食品掺伪鉴别检验》《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安全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毕业论文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主要仪器设备:凯氏定氮仪、石墨消解仪、脂肪测定仪、电子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马弗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紫外照度仪、旋涡混匀器、高速组织捣碎机、超声波洗涤仪、便携式肉类水分仪、荧光检测仪。

(2)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可承担《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毕业论文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主要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显微镜、鼓风干燥箱、台式高速离心机、微型离心机等。

(3)食品工艺实验室:可承担《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加剂》《焙烤食品工艺学》《食品感官分析》《功能性食品学》《食品机械与设备》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毕业论文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主要仪器设备:微电脑全自动烘烤箱、微电脑全自动醒发箱、专业搅拌机、薄膜封口机、胶体磨、均质机、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榨汁机、微波炉、打蛋机、食物调理机等。

(4)食品仪器分析实验室:可承担《食品仪器分析》、《食品分析》、《食品掺伪鉴别检验》、《食品添加剂》、《现代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毕业论文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主要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

3.实习基地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一流人才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平台搭建、资源支持、专业指导和机制保障,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党建相结合、与教学计划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生涯规划和就业选择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持续推进本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近年来,在学校不断加大对教学实习的支持力度,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院系加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截至2024年4月,本专业建设校外实践基地5家,校内专业实验室7间,并申报了新工科虚拟仿真实验室之食品虚拟仿真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寒、暑假社会实践日常化管理,鼓励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民生,提升社会责任感,本专业全部学生参与了社会实践。结合本专业特点,开设食品安全调研与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校内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社会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科普,提高了学生作为食品人的社会责任感。

七、教学特色

1.课程建设

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学校办学最重要的支撑条件之一,也是衡量学校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坚持课程在教学资源中的核心地位,以“优化结构、提质增量、突出特色”为原则,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统领,重点加强必修课程改革,大力推动专业核心课等课程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的“一流课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通过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已经获得一定成效。

(1)《易腐食品安全技术》、《食品安全学》课程被确定为校级重点课程。

(3)《食品微生物检验》获得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立项。

(4)近几年来,获得校级立项的课程教学改革项目7项。

2.教材建设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结合自身情况,依托冷链与食品安全的交叉专业特色,组织编写一系列应用型本科教材。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共主持编写出版《易腐食品安全控制》等教材5部。

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设立开始,广州工商学院与行业企业联合组织编写了《易腐食品安全控制》、《冷链物流管理》等特色教材公开出版,填补了国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冷链方向的教学教材的空白,该专业大部分教师参与了教材编写工作,提高了学术水平,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

3.创新创业指导成效

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立足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创新元素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近几年来,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8项。

八、就业方向

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广州工商学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