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项目 >> 正文

专题讲座|电子化音响在当代影视配乐中的运用

发布者:郭旭 [发表时间]:2023-11-29 [来源]: [浏览次数]:

2023年11月24日下午14时,“狮峰山下”音乐节系列讲座之《电子化音响在当代影视配乐中的运用》于音乐学院102会议室举行。本场讲座主讲人为上海音乐学院博士、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教师秦键,主持人为音乐学院教师赖海忠,音乐学院师生参与聆听。

讲座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常见的电子音乐技术、常见的电子音响类型、电子化音色的常用织体类型、当代影视配乐的发展基础样态、电子化音响在当代影视配乐中的运用、电子化音响在中国影视配乐中的运用。

前两部分内容为电子音乐技术与音响类型的归纳总结,旨在从理论角度展示本专业领域中的声音类型,如合成、调制等方式的概念及相关音效,依据音色持续时间、生成类型、状态等因素类分的声音材料效果等。关于电子化音色的常用织体类型,主讲人从传统音乐织体形式的移植、音色自身具备律动性特征、琶音器的使用、与音色调制效果相融合等层面一一介绍,辅以相应的音乐写作案例,理论与实践双视角呈现丰富织体效果。

接着,内容承接讲座主题,主讲人对于如今影视配乐中音乐性减弱的现象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之所以如此,缘于当今影视题材的拓展,使得众多虚拟、科幻场景出现,加之电影工业的不断发展、音乐科技的迅速提升以及当代艺术审美取向的转变,令当今影视配乐中呈现出音效化、功能化、类型化、电气化等不同于传统影视配乐的特点。

正是由于以上众多原因,电子化音响在当代影视配乐中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相关技法在众多影视配乐大师笔下大放异彩。蜚声国际的配乐大师纷纷在与其合作的影视作品中注入电子化音响,写作手法包括但不限于与原声乐器融合叠加、拓展融合、效果对峙,更有甚者直接将电子化音响作为音乐表现主体,如汉斯·季默与《蝙蝠侠·黑暗骑士》《星际穿越》《敦刻尔克》《沙丘》、路德维希·格兰森与《奥本海默》《切片》、史蒂文·普莱斯与《地心引力》等。

电子化音响在中国影视配乐中亦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作曲家通过电子响的融入,塑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配乐作品,如阿鲲在《流浪地球》中使用持续的电子音色塑造紧张情绪,营造科幻场景;赵亮琪与刘小山亦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对电子化音响有所应用。此外,作曲家亦通过采样技术,将民族音响元素与原乐声景有机融合,塑造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的配乐作品,如韩红在《满江红》配乐中对于镲的音色的运用。

作为整场讲座中互动程度最热烈的部分,后半程的问答环节令人意犹未尽。在场师生就影视配乐中声音设计的平衡、具体技法在影视场景中的运用、电子音乐作曲专业的就业道路、游戏公司对于音乐制作的要求、电子音乐创作中的中国性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相互争鸣,为这场讲座叙写了充满无限可能的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