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与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9月26日,广州工商学院会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教工第三党支部携手芦苞司法所,以“结帮对”活动为契机,走进社区矫正芦苞分中心,为辖区社区矫正对象量身定制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用专业力量助力特殊群体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顺利融入社会大家庭。


精准对接需求,定制特色课程
本次培训聚焦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围绕“实用技能提升”与“职业素养培育”两大核心板块,精心设计“小生意大智慧——创业思维课”与“职业道德的守与则”两大主题课程。会计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选派田诗婧、蓝冰两位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主讲,确保课程内容既贴合基层实际,又具备专业指导性,真正实现“按需授课、精准赋能”。
专业授课传技,激活创业思维
在“小生意大智慧——创业思维课”上,田诗婧老师以“如何从零开始做好小生意”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为社区矫正对象系统梳理了创业所需的三大核心能力。课堂上,田老师首先引导大家开展“自我价值挖掘”,通过“我能卖什么”“我的优势在哪里”等互动提问,帮助矫正对象发现自身潜能,找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随后,围绕“成本与利润核算”,田老师结合小超市、小吃摊等常见创业项目,手把手教授基础财务知识,让大家学会通过精准核算来控制经营成本、提升盈利空间;最后,针对“如何建立口碑与品牌”,田老师重点强调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身边成功创业者的案例,让矫正对象深刻认识到“金字招牌”源于长期坚守诚信,为他们未来创业之路筑牢思想根基。
同时,田老师还紧密结合当下“摆摊经济+平台流量”的新兴商业模式,详细剖析了短视频引流、社群营销等实操技巧,鼓励大家紧跟市场趋势,积极探索低成本、高可行性的创业路径。

案例剖析明纪,筑牢职业底线
“职业道德是立身之本,更是处世之基。”在“职业道德的守与则”课程中,蓝冰老师以“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这一典型案例为警示,通过播放案件纪录片片段、解读法律条文等方式,深入剖析了违背职业道德对个人、企业及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让矫正对象直观感受到“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现实意义。
在本次讲座中蓝冰老师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三大职业道德核心关键词,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对比等方式,生动阐释了不同职业场景下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如果在工作中发现账目有误,该如何处理?”“面对利益诱惑,怎样守住廉洁底线?”蓝老师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提问,引导矫正对象主动思考、积极讨论,让职业道德规范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自觉”。许多矫正对象表示,通过课程深刻认识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有坚守道德底线、遵守法律法规,才能获得长久发展,这也为他们未来回归职场、融入社会指明了方向。

校地协同发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此次培训是广州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党支部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基层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学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具体举措。通过“党支部结帮对”模式,学院不仅将专业知识与技能送到基层一线,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高校“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担当。培训结束后,芦苞司法所对会计学院的专业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认为课程内容实用、针对性强,有效填补了社区矫正对象在创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的短板,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搭建了“技能桥梁”。
未来,广州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与地方政府、基层单位的合作机制,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需求,持续开展技能培训、政策宣讲、志愿帮扶等活动,不断探索校地协同育人、服务社会的新路径,为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助力特殊群体融入社会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稿件来源:会计学院
撰稿:蓝 冰
摄影:李 俊
杨亚南
邓 诚
初审:蓝 冰
复审:李 俊
杨亚南
终审:刘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