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9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与张辉名师工作室在花都校区图书馆414联合举办由校党委书记张振超同志主讲的“第一堂思政课暨马院学术论坛第二十三讲”的活动。会议由校团委书记洪卫烈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现场聆听授课,其他师生同步收看了视频直播。
张书记以《读懂“人民至上”赓续百年荣光》为题,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为蓝本,从“坚持人民至上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百年历程”及“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经验启示”三个方面与大家做交流分享。

讲座现场
张书记开篇以一则中国百年对比的超燃视频导入,带领大家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大家思考百年之问: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要继续赓续百年荣光,坚持人民至上就是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天大地大,人民最大,他从理论维度、党性维度、现实维度和实践维度四个角度为大家解读了人民至上的科学内涵,指出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和根本宗旨,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他通过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事例,阐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切的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张书记深入浅出、意蕴深长的讲解,引领大家读懂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领人民取得伟大成就,获得无上光荣,一幕幕鲜活事例无不激发了同学们拳拳爱党爱国之心。

师生认真聆听张书记讲座
接着,张书记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百年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的惊天动地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人民的拥护,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秉承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他结合党史中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故事,解放战争中支边模范的案例,指出人民至上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不易,但是中国共产党做到了,由此也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
其后,张书记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经验启示。从国家层面,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依靠人民是党的智慧与力量源泉,造福人民是党的永恒追求。他结合了苏联解体的教训、中美抗疫的成败、脱贫攻坚等案例,充分说明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既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也是未来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通过介绍“党徽大叔”和前段时间泸定地震中“好人救好人”甘宇的事迹,他指出,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是对党的要求,也是个人要追求的境界,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深刻影响到个人的事业的发展与成就。只有每一个个人都强大,人民才能强大,祖国才能强大。这一观点唤起现场学生深刻的思想共鸣,不少同学结合了生活学习实际,谈及自己对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解,张书记在讲座现场与学生亲切互动,交流了看法。他总结道,“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价值底色,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法宝和秘诀,同样,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很大程度取决于人心向背。


讲座互动环节
讲座渐入尾声,正如张书记开篇所强调的,一定要知其意,悟其理,守其则,践其行。他倡导大家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力求以无我的境界格局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平凡事做起,笃行不怠,勇毅前行,并指出,新时代青年要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坚持人民至上,盼民之所盼,急民之所急,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发展、家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火热的青春挥洒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张振超书记以“人民至上”为主题,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政盛宴。本次授课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既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又有生动的实例佐证,既有指导性又有操作性。通过本次学习,广大学生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党的理论落实到行动中,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以及师生需要,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努力求学、增长本领,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最绚丽的光彩。(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刘羽,谭丽婷 图片由团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