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11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派魏逸文、朱孟昭两位教师,赴广轩大厦参加2025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本科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班。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在培训现场
本次培训议程紧凑、内容充实,来自省内外的6位专家学者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核心议题,先后开展专题报告与教学展示。上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亚光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其特征》为题作主旨报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历史特征”三大维度,厘清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本质内涵。随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明华教授带来《学习“十五五”规划建议的若干思考》主题报告,以解读规划建议为切入点,聚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内容紧密对接思政课教学实际。最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浩教授作《关于中国共产党规划治国的多维思考——基于国家五年规划的若干思考》主题分享,深入剖析了五年规划背后党治国理政的内在逻辑、运行机制与核心价值,为教师们拓宽了理论视野。
下午,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志强教授作《基于学情分析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研究》主题报告,从“如何看待各种‘系’的人生观”“如何看待理想之‘远’”“怎样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讲道德观不是讲伦理学知识”“讲法治观不是讲法学知识”六个方面深度解析了如何讲好“德法”课。报告立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与成长发展需求,从六个核心维度深度拆解教学关键问题,为“德法”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钊教授作《基于经典研读的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研究》主题报告,针对如何将经典研读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林钊教授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他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享了如何通过经典研读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相结合,让思政课真正成为触动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品格的“金课”。教学展示环节部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李湘以《做新时代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者》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兼具思想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精彩教学展示。
本次培训干货满满、指导性强,既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难题,又明晰了后续改进方向。大家一致认为,将把培训所学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方法充分吸收转化,融入日常教学备课与科研探索中,持续锤炼教学本领、提升科研素养,以更扎实的专业能力赋能课堂提质增效,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魏逸文、朱孟昭、彭艺格、刘羽 摄影:魏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