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拓宽学习路径,强化青年教师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6月20日,学院选派刘羽老师参加由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关系”知行工作坊进行交流学习。

我院青年教师代表在工作坊现场
工作坊以专家主旨发言、与谈人点评讨论和现场互动交流的形式展开,分四个单元进行。上午第一单元,由北京师范大学沈越教授作《回归马克思,推进现代化——基于马克思市民理论的探索》主旨报告,深入辨析了马克思的市民概念,阐释了马克思市民理论与中国实践的关系。中山大学徐长福教授作《“社会”何指?“社会主义”何谓?》报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揭示了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内涵,辨析其作为工具主义与价值概念的分歧。第二单元,由华东政法大学童之伟教授作《市场给社会主义注入的动力和宪制需应对的挑战》主题报告,他探讨了法学视角下的市场和社会主义,并指出市场进入社会主义给宪制带来的挑战和因应之道。广东财经大学黄晓凤教授作《当前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市场分割现象存在的表现、原因、影响和对策。

部分专家报告
下午进入第三单元,华南师范大学陈晓平教授的主旨发言《从系统哲学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从系统功利主义的哲学立场,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合理性。中山大学马天俊教授作《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国家与国家主义社会》,从经典文献入手,着力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王廷惠教授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享了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发展关系的辨析思考。第四单元中,深圳大学张涛教授的报告《市场与平等、福利的政治学分析》,从政治学角度剖析了市场与平等、福利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张曙光教授作主旨报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哲学思考》,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来源,他指出要进行方法论上的反思,避免用唯一标准尺度来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道路模式。会议最后,由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继红教授作总结,她高度肯定了此次工作坊的专业水平和跨学科的价值,指出专家们的精彩发言为我们深入理解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启示。
本次活动大咖云集、干货满满,讲座内容富有思想性、批判性与建设性,专家旁征博引、观点纷呈,从多学科视角探讨回应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行稳致远做出了重要的理论探索。通过外出学习,马院教师接触了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理论前沿,拓展了学术视野,有效提升了问题意识、现实关怀和理论素养。学院将继续拓展青年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平台机会,通过“走出去拓宽视野、带回来赋能发展”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助力学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刘羽、张晓,摄影:刘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