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创新,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2025年5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在院部楼424会议室召开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杨朝晖副教授主持,本学期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全体教师参加。

杨朝晖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蒋慧娟老师聚焦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及其发展趋势”,以“现代奴隶制”这一前沿议题导入,通过泰罗制管理模式、法国养老金改革罢工、美国封禁TikTok等跨领域案例,剖析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以“案例+视频”融合教学法,利用可视化资源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场景,增强学生对资本主义阶段性特征的理解。郭玺老师针对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课时紧、内容重的特点,提出“逻辑框架教学法”。在“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讲解中,以“空想到科学”“理想到现实”“理论到实践”为主线,重点梳理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十月革命意义及苏联模式经验;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部分,强调通过关键时间节点串联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知识脉络。杨维老师围绕第六章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结合当下时政热点,通过“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是长期的?”“为什么不能照搬别国模式?”等问题,激发批判性思维,让理论难点在现实观照中自然破解。
杨朝晖主任部署近期教学工作。杨主任立足教学实际,围绕期末阶段核心任务展开全面总结与部署。她首先指出,各教师需严格对照教学大纲,精准把控课程进度,对理论密集章节采取“精讲重点、提炼框架”策略,确保在结课前完成全部新课讲授,为系统复习预留充足时间。其次,针对期末复习工作,她强调学院已提前启动复习规划,目前正有序推进。最后,课堂管理优化同样是本次备课会讨论的重点。针对学生“低头族”现象,手机提交率低等现象与各位老师进行探讨。
本次备课会秉持问题导向原则,精准锚定教学现存痛点,围绕教学方法创新、期末进度把控、课堂管理优化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会上老师分享的“案例融合教学”“逻辑框架梳理”等策略,以及共同探讨的手机管理方法,均紧密贴合教学实际,彰显了学院狠抓教学质量的坚定决心。与会教师反响热烈,一致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主动吸收先进经验,优化课程设计,强化课堂管理,全力投入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助力学院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傅雯、张晓;摄影: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