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积极践行我校“德学”教育思想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12月3日晚上,马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研究会第三期第四次讲座在三水校区教1-D201教室举行。研究会负责人唐晓燕副教授作了以“国学体系简介”为主题的报告。80多名研究会成员参加了讲座。

讲座现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信息量过大,易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拘泥细节迷失方向。唐晓燕副教授借用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新易国际和国际太极易协会共同研发的《国学之树》系统模型为同学们介绍国学体系,使同学们从整体上了解国学的大体内容。在国学体系的主干部分,唐晓燕副教授主讲了《道德经》。为了加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源头及其哲理的认识,唐晓燕副教授在阐述国学体系内容时,还着重介绍了《周易》其书其人其理,对先天八卦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了讲解。


《周易》用一个符号推演系统生动地揭示了天地万物和人生祸福的演化规律,而且还说明了“物极则反”的特点。唐副教授强调《周易》不是算命迷信的书,它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教会我们如何认知世界,是中国文化的智慧源泉,正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她建议同学们通过记忆八卦取象歌,了解复卦64卦,384爻的基本知识,逐步领悟“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的内涵,并借助教学视频重点解说了乾卦与坤卦的卦爻辞。她还推介同学们在自学期间着重钻研易理,也即《周易》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并举例说明了若干条重要的卦中包含的至理。
最后唐副教授以《周易》中陈述的三种人生境界“简易、变易、不易”进行解说,并以此勉励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按“简易之理”保持简单而纯朴的心性;按“变易之理”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大潮;按“不易之理”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行。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意犹未尽。他们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以君子厚德载物的境界提高思想道德情操,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唐晓燕,谭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