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践行德学五进,传承传统文化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学习研究会顺利举行了第一期学习研讨会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发布日期:2021-10-17 】

【本网讯】为贯彻落实学校“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积极践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月16日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学习研究会在三水校区图书馆六楼新时代党员讲习所举办了本学期第一期学习研讨会。会议由马院唐晓燕副教授主持,马院左晓民教授、闫安老师和研究会学生成员共计四十余人参加。

研讨会现场

会议开始,唐晓燕副教授首先阐述了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她谈到新时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青年重任在肩,要继往开来,上下求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接着,她对本学期研究会发布的招新信息进行了说明,同时还对新会员的加盟表示了欢迎,希望与会者通过学习与研究,一起追随先哲的脚步,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坚定文化自信。

研究会助理闫安老师在会上发言,鼓励大家持续积极地参加研究会的学习研讨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讨,以此来指导更好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完满幸福的人生。

左晓民教授在继上学期讲解《论语》的基础上,从新角度对《论语》作了精彩导读,深入介绍了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及儒家理论的发展,深刻阐述了《论语》中的核心思想“仁”与“礼”,使参会的新老会员都有了新的收获。

左晓民教授在会上作《论语》导读

唐晓燕副教授则在会上分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尤其是它的当代价值;二是就《国学体系》的大致框架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她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内涵,不仅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取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提高道德水准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唐晓燕副教授在会上做分享

 

 

 

 

本次学习研讨践行了我校“德学”教育思想与“五进”教育实践活动,使参会的同学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有了新的收获,有利于系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国学,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等思想精髓涵养自己的精气神,提高综合素质,为成为可堪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讯员:唐晓燕 谭丽婷)

上一条:踊跃参与学术论坛 密切把握学科前沿

下一条: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