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古韵 绘意新生”——广州工商学院视觉学子婺源江湾古镇写生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15日,广州工商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2级本科生及2024级专升本学生艺术实践课程教学第二天,踏入婺源江岭之畔的江湾古镇,开启第二日的写生创作之旅。作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典型缩影,江湾古镇以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群落与山水相融的自然肌理,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子探索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融合的鲜活课堂。

从自然写生到设计转译:

在带队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观察-提炼-重构"为路径展开创作。面对古镇错落的马头墙、雕花窗棂与石板街巷,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绘画技法,而是通过镜头记录、速写勾勒与色彩取样,系统性采集建筑形制、民俗符号与自然光影的视觉表现。"徽派建筑的灰白基调与黛色远山形成天然的层次感,这种色彩组合也可以转化为品牌视觉系统的灵感来源。"同学们通过实地感知,将写生对象拆解为点线面构成、传统纹样、空间叙事等设计要素,为后续设计、文创开发等课程项目积累原始素材。

传统美学的当代设计表达:

在江湾古镇参观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行参观了婺源民俗博物馆,参观中教师团队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民俗文化中装饰性视觉符号体系。砖雕木刻的吉祥纹样、楹联匾额的书法气韵,成为学生探讨"如何让传统文化符号适配现代视觉语境"的实践案例。徽州三雕的蝙蝠纹样寓意“福气”,若将其几何化处理后融入现代包装设计,既能保留文化内涵,又能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偏好。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从中式美学到地方特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得学生对于当地传统美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随后在博物馆文创市集中同学们也感受到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实践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艺术实践赋能设计教育创新:

本日写生活动突破传统美术写生的单一维度,紧密对接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将古镇空间作为"露天设计工坊",学生得以在真实场景中理解形式美法则、地域文化基因与用户感知体验的关联性。在数字媒体时代,设计师更需要具备从现实场景中捕捉文化符号、提炼视觉语言的能力。江湾古镇的写生实践,实质上是一场关于“视觉思维田野调查”的专业训练。后续也建议学生将采集的视觉元素转化为品牌形象、动态图形、插画叙事等多元化设计载体,完成从写生观察到设计产出的完整闭环。

在暮色笼罩的古镇巷道中,支起的画架与街景交相辉映,传统写生工具与数字创作设备共同勾勒出新一代设计师的成长轨迹。这场跨越时空的视觉对话,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中华美学的认知维度,更在艺术与设计的交界处,播种下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双重基因。

打印责任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