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会计学院主办的博士沙龙系列讲座在办公楼322成功举行。本次沙龙特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温宪元担任主讲嘉宾,会计学院班子成员和全体博士参加了会议,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对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感兴趣的教师到场聆听,会议由会计学院副院长高少慧博士主持。

在国家“双碳” 战略目标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绿色能源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氢能作为兼具能源载体与化工原料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温宪元教授以“广东氢能产业:绿色能源新引擎”为主题,从氢能产业宏观背景、广东氢能产业现状、产业规模与布局、发展短板四大核心维度,结合丰富案例、详实数据与清晰逻辑,全面解构了广东氢能产业的发展全景与未来路径。
讲座开篇,温宪元教授首先梳理了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他指出,在全球能源革命与“双碳” 目标引领下,氢能凭借来源多样、清洁环保、高能量密度、跨周期调节能力等突出优势,不仅能破解当前储能技术瓶颈、推动工业与交通领域深度脱碳,更能优化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是未来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

谈及广东氢能产业现状,温宪元教授用“中国氢能看广东,广东氢能看南海”概括其领先地位。作为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最早、覆盖最全、应用最广的地区之一,广东各地市积极发挥各自氢能产业优势,以佛山、广州、深圳为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和产业高地为引擎,联动中山、东莞、云浮等关键材料及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依托珠海、东莞、阳江等氢能源供应基地,氢能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温宪元教授也客观指出了广东氢能产业面临的六大短板。其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进程缓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不足与等配套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其二,技术研发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在氢能关键技术上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其三,各地市氢能产业政策尚未形成合力,城市间进行氢能产业协同合作不足;其四,氢能上市企业能级较弱,行业链主作用不强;其五,氢能产业仍处于资本试水阶段;其六,用用氢成本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互动环节中,与会教师围绕氢能产业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成本控制、跨区域协同等热点问题与温宪元教授展开深入交流。针对如何破局,温宪元教授提出四大建议:推广“氢应用”、完善“氢基建”、健全“氢政策”、创新“氢技术”。
本次博士沙龙不仅深化了对广东氢能产业的理解,更搭建了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平台,启发了财经领域的学者,从产业变革中寻找研究课题,共同为服务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撰稿人:高飞英
初审人:彭馨莹
复审人:高少慧
终审人:任道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