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财务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实训教学改革,提升课程实务适配性与学生岗位胜任力,近期,会计学教研室《财务共享中心运营实训》课程组以“全员磨课、精研实操”为主题,开展多场磨课评课活动。曾丹丹等六位教师围绕“费用报销共享业务”核心章节授课,课程组全体教师全程观摩研讨,推动课程向“金课”标准迈进。
一、分节攻坚:打造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
本次磨课聚焦第4章“费用报销共享业务”,按“基础流程—智能应用—技术拓展”逻辑分层推进,六位教师各有侧重,形成模块化教学合力。
张梦园老师以“差旅费用报销”为核心,通过错题复盘、流程拆解强化实训效果;曾丹丹、周丹妮、周清华三位教师聚焦“移动商旅服务”,分别采用分角色模拟、反向场景设置、真实案例演示等教学模式;庞美艳、张娜两位教师围绕“收单机器人应用”,突出智能化技术与实训的融合,详解核心环节与实操逻辑。评课环节,老师们针对性提出优化建议,助力课堂提质。


二、聚力研讨:提炼实训教学优化共识
每场授课结束后,课程组立即召开评课研讨会,秉持“精准把脉、靶向优化”原则,围绕教学目标达成度、实操设计合理性、技术融合深度等维度展开深入交流。经过多轮研讨,形成三大教学共识:
一是实训设计需强化“岗位导向”,所有操作任务均需贴合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真实场景,明确各岗位权责与操作规范;二是技术融入要兼顾“应用与原理”,在演示智能工具操作的同时,可结合动画或系统界面,简要讲解OCR识别、规则引擎等核心技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是教学反馈应实现“即时闭环”,通过课前预习视频、课中巡场指导、课后反思总结等环节,及时解决学生操作困惑,避免“搭便车”现象,确保全员参与实效。

三、长效推进:夯实智能实训教学基础
本次磨课评课活动形成了“分节攻坚—集体研讨—共识提炼”的完整闭环,优化了相关章节教学方案,沉淀了实训教学经验。课程组将整合成果构建“财务共享实训教学资源库”,后续还将建立实训教学常态化磨课机制,推动课程与企业实务深度对接,吸纳新技术新场景,为培养数字经济时代复合型财务人才筑牢根基。
撰稿:蓝 冰
摄影:庞美艳
初审:蓝 冰
复审:卢倩楠
终审:任道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