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通识教育学院期末全体教职工大会在三水校区院部楼525会议室召开。学院副院长谢小军主持会议,系统回顾学期工作成效,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会议深度融合教学实践与育人使命,彰显了学院以通识教育创新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的坚定决心。

谢小军副院长在总结中强调,教学管理的本质是为育人使命保驾护航。本学期学院召开5次教职工大会凝聚育人共识,10余场教研室专项会议深耕课程建设,4场通识教育大讲堂搭建起跨学科育人平台。教学督查工作中,学院教师准备充分、表现良好,邱代东副教授获评“优秀教学督导员”,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彰显了学院“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质量文化。常态化开展的博士座谈会与师生恳谈会,构建起“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机制,使每一项管理举措都是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科研工作的突破为育人实践注入深层动力。全院34篇学术论文中,7篇SCI论文与1篇北大核心论文的发表。谢小军副教授、吕刚教授、高敏博士等在学科领域的探索成果显著,刘强副教授《非遗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研究》对接地方文化传承,均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育人闭环。

本次大会上,邱代东副教授围绕文化传承创新与育人融合作科研分享,以“参与式文化背景下面向儿童的岭南戏曲融媒体环境营构研究”等课题为核心,将地方文化挖掘传播转化为通识教育课程思政资源与实践育人载体,为学院教师创新立德树人路径、以科研驱动育人质量提升明晰方向,助力培育兼具文化担当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筑牢学校立德树人文化根基。
师资队伍的结构性优化,为立德树人提供了核心支撑。我院博士占比达28.4%、双师双能型教师21人的队伍配置,30余名青年教师参与的全国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仅是学历与技能的提升,更是教育理念的重塑。22人实现职称晋升的背后,是学院引育并举机制的成效,新入职的4位博士带来前沿学术视野,转评的双师型教师强化实践育人能力,形成了“学术型+实践型+创新型”的育人梯队,为五育并举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院学科竞赛与第二课堂的丰硕成果,是立德树人成效的生动注脚。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斩获的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不仅展现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更体现了将数据分析能力与社会问题解决相结合的育人导向;第八届广东省大学生写作大赛中8个一等奖的突破,彰显了中华文化模块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与时代使命上的独特作用。
本次会议,副院长谢小军特别解读了学院《教育思想与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围绕“党的领导、顶层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四大专题开展深入研讨。谢小军强调,要聚焦学校1463人才培养模式和金课建设,破除发展瓶颈,在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深化、数字教育赋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总结时强调,下一阶段的教学材料归档、教学任务落实、申硕备战等工作,都要紧扣“育人成效”这一核心标准。
会议最后传达了广州工商学院副校长兼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邢传国副教授对于学院新学期发展蓝图的规划与要求。他提到,未来要牢牢聚焦"四大战略任务":一是全力推进申硕攻坚,力争实现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新突破;二是加速汉语言文学专业申报进程,系统优化课程体系与师资配置;三是深化教学高质量发展,实施课程改革、数字化赋能及实践育人三大工程;四是强化师资升级,计划引进博士人才并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针对下阶段工作,邢传国副校长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全体教工要以"抢跑者"姿态抢占发展先机;二是以"攻坚者"担当破解发展难题;三是以"答卷者"自觉确保工作实效。他强调,需始终保持前瞻思维与战略眼光,将教育情怀转化为改革动力,以硬作风啃下发展"硬骨头"。最后,邢传国副校长向全体教工致以假期问候,期待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挑战,共同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此次会议既是学期工作的总结,更是育人使命的再出发。通识教育学院将持续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遵循,在课程体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方面深耕细作,让通识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贡献坚实力量。
供稿:学院办公室
撰稿:丁璞 曹噬云
执行编辑:曹噬云
责任编辑:邢传国 谢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