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市人才驿站】https://mp.weixin.qq.com/s/Ad78obf4LD0G3RDbCfo8pQ
校地联动聚合力,乡村振兴谱新篇。近日,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省农技协专家、省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驻站专家陈伟带领广州从化区政企代表、“百千万工程”帮扶工作队及乡村干部20余人,赴兴宁市叶塘镇开展跨区域协同调研。此次活动以高校为纽带,精准链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资源与原中央苏区乡村发展需求,为两地探索乡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注入高校智慧与力量。

产业链调研:高校支招养鸽产业“品质跃升”
金绿集团现代养鸽基地的“养殖—饲料—加工”全产业链布局,成为调研团聚焦的首个亮点。企业负责人陈伟波详细介绍了从种鸽培育到成品加工的闭环运营模式,调研团实地走访智能化鸽舍、绿色饲料生产车间及标准化屠宰加工线,近距离感受科技对现代农业的赋能成效。
“当前产业已具备规模优势,下一步要通过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实现‘质的突破’。”陈伟副教授结合高校科研资源与湾区市场经验,提出针对性建议。调研团围绕产业升级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企业方坦言“希望借助高校智库与湾区渠道,推动养鸽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双方就技术合作、品牌策划等方向达成初步共识。

土特产破局:校地协同激活农旅融合新动能
叶南渔村的“土特产”发展之路,展现了苏区乡村的独特魅力。调研团先后走进该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葡萄、漉菜、水稻的规模化种植与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在众一口食品漉菜加工厂,察看传统腌制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的创新结合;探访好客都特色餐饮与温泉民宿,调研“农旅融合”发展现状。在叶塘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交流时,大家得知叶南漉菜产业的发展凝集广州工商学院陈伟老师团队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十多年如一日科技帮扶的心血历程时,个个由衷的敬佩。

一场“政校企村”现场经验交流会将调研推向高潮。叶塘镇党委副书记肖雷鸣、叶南渔村董事长余彦雄分享了产业发展实践与困惑,陈伟副教授则从资源整合、模式创新角度,结合高校乡村振兴研究成果提出解决方案。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肖权波、鳌头镇党委副书记卓泽强、高林等分别就相互学习借鉴及下一步探索两地就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旅资源互推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长效协作:高校引领构建“双向赋能”新格局
“苏区的生态物产与湾区的市场、人才、科研资源高度互补,高校是连接两者的关键枢纽。”陈伟副教授在总结中强调。自7月兴宁市政府与广州工商学院举行人才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以来,广州工商学院正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通过“入湾区融理念、出湾区带资源”行动,推动湾区先进经验与苏区特色资源精准对接。
下一步,该校将牵头推动建立“湾区—苏区”乡村产业常态化协作机制,依托兴宁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平台开展“政校企村”协同合作,在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叶塘镇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让高校智慧真正扎根乡村土壤,为湾区苏区协作发展书写校地联动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