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启学林】https://www.fqxl.cn/index/info?id=28616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工商 “不亦乐乎”服务团
导读:为深入贯彻省委“1310”部署和“百千万工程”,广州工商学院以党建思政引领、“德学五进”赋能,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等学院和跨专业群组建“不亦乐乎”服务团,于 2025 年 7–8月赴河源市龙川县丰稔镇莲东村开展 10多天的蹲点实践,把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乡村振兴融为一体。团队围绕“小枇杷·大冷链”主题,通过问卷 126 份、深度访谈 23 人次、政企座谈 4 场、顺丰跟岗 1 天,识别出“最初一公里预冷缺失、数据断链、采摘自动化低、气象预警弱”四大痛点,构建“共享冷库+AI 温控+采摘机器人+气象哨兵”四位一体解决方案,并输出调研报告,以期促进“课程共建—技术共研—人才共育”长效机制,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智慧冷链样板”。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要求,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绿美广东”的号召,广州工商学院跨学院组建了“不亦乐乎”枇杷冷链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师生代表于2025年7-8月来到河源市龙川县丰稔镇进行为期10多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校党团组织的指导下,该“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由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工学院的同学组成。在黄鹏教授和徐臻老师、杜艳博士等带领和指导下,同学们以学校“德学”教育理念为指引,积极参加“五进”教育实践,聚焦当地枇杷产业发展,通过分析枇杷产业种植规模、产业链现状与政策扶持,结合实地调研、果农专访、政府联动和文化价值剖析,以摸清枇杷的种植、采摘、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现状与痛点,希望为地方枇杷产业发展、助农兴农提出智慧冷链的建设性思路,为莲东琵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支持。
枇杷享有 “果中之皇” 美誉。树高 3-5 米,树冠圆球形,枝繁叶茂,长椭圆形叶片大而厚,叶面浓绿有光泽,背面覆软绒毛。其生长颇具个性,秋冬开花、冬春结果,春末及初夏成熟,故有 “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的说法,适宜在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沃的南方地区种植。果实多为圆、椭圆或梨形,熟时呈黄至橙黄色,果皮薄带细绒毛,果肉柔软多汁、酸甜可口,内含 1-5 粒棕褐色种子。它不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果实和叶子还是传统止咳化痰的中药材,堪称全身是宝。
枇杷果实饱满、口感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是滋养身体的佳品。目前,丰稔镇枇杷种植面积1400余亩,拥有枇杷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4家,实现年产量超过600吨、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丰稔镇莲东村种植枇杷近30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一村一品”专业村。莲东枇杷推动了龙川县农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开展了以枇杷为主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7月22日,服务团走访河源市龙川县丰稔镇莲东村的东网枇杷果园种植基地。在基地唐振强总经理的热情介绍下,我们了解到莲东村枇杷有着一定的种植规模和基础。当地种植的枇杷品种以长红三号为主,占比达到50%,早钟六号和其他品种各占25%。在当地有着多种销售渠道,其中,75%的果农会选择本地批发市场,50%的果农会接待游客采摘,而电商平台和合作社收购各占25%。在采收过程中,50%的果农会在枇杷完全成熟时进行采摘,且100%的果农都会按大小、外观对采收后的枇杷进行分级筛选。
近年来,龙川县丰稔镇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积极培育本土品牌,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丰稔镇通过品种改良、技术培训、品牌打造、农旅融合等举措,延伸枇杷产业链,枇杷花茶、枇杷膏等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该镇聚焦农业大镇发展定位精准招商,引进4家农业企业、2家工业项目,成功培育2家电商企业,推动丝苗米、生猪、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丰稔镇枇杷种植面积1400余亩,拥有枇杷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4家,实现年产量超过600吨、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为龙川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团调研果农
破除物流、冷链与人力的困境
为了进一步了解枇杷产业的发展情况,7月22日-7月24日服务团先后走访了丰稔镇人民政府和当地顺丰物流站。结合调研问卷数据,我们发现了莲东村枇杷产业存在的几个主要痛点:
01 物流冷链与技术应用的双重短板
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2023 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已达 4.8 万亿元,冷库容量与冷藏车保有量也有显著增长,分别达到 2.3 亿立方米和 40 万辆 ,展现出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根据我们的调查,丰稔镇冷链物流运输产业不发达,虽然有50%的果农在运输时选择使用冷藏车,75%的果农在运输中添加保鲜措施,但当地整体物流冷链体系仍不完善。其中75%使用过冷链的果农认为冷链运输能明显减少果损、延长枇杷保鲜期、开拓远距离市场。另外,有66.67%的果农未使用冷链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缺乏完善的冷链设备。
从专业的冷链物流角度看,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连接,有利于农产品在更大范围的调配,使农产品大规模、长距离、跨区域、反季节、高效率的流通成为可能,并可以大幅降低农产品冷链单位流通成本,进而产生规模效益[2]。当前莲东村的冷链模式多为“单点式”冷藏,缺乏如香港招商局物流中心的“智慧冷链网络”:既没有智能温控系统实时监测运输途中的温湿度,也缺乏大数据算法优化配送路径,导致部分枇杷在跨区域运输时因温度波动或配送延误产生损耗。河南试点显示:田间地头冷库与前置仓的数字化改造是关键:配备智能预冷设备的合作社,枇杷采后预处理时间缩短 40%,腐烂率从 15% 降至 8%。建议政府补贴‘移动冷链车 + 村级冷库’组合模式,解决‘最初一公里’预冷缺失问题。[5]
02 保质期与数据化管理的缺失
枇杷保质期短,在枇杷储存期间,75%的果农面临枇杷腐烂、变色、虫害等问题,储存损耗率在10%-20%;在枇杷运输途中,虽然大部分的果农运输损耗率<5%,但仍有25%的果农损耗率在5%-15%。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农产品供应链中“数据断层”的问题。果农应当借鉴香港LSCM实验室研发的智能溯源系统更有优势,其可通过区块链记录产品从采摘到销售的全流程数据,精准控制损耗率。应用物联网传感器对储存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再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不同批次枇杷的最佳储存周期。
03 采摘自动化与AI赋能的空白
采摘过程缺乏自动化机器,采收过程中,由于缺乏自动化设备,从而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销售成本增高。虽然从此次调研中可以看出劳动力不足并非采收过程中所出现的最大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自动化程度低制约着产业效率的提升。
目前莲东村的采摘完全依赖人工,而在香港中外运枢纽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中,自动装卸机器人已能完成“花式”接力作业。若能引入适合枇杷采摘的AI视觉识别机器人,通过图像算法精准定位成熟果实并完成无损采摘,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同时,AI配载系统能根据枇杷的成熟度、目的地距离等参数,优化装车方案,减少运输挤压损耗。
04 恶劣天气应对与智能预警的不足
受恶劣天气影响大:75%的果农认为采收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天气影响(如雨天),恶劣天气会导致果农损失较大。这一问题暴露出农业生产与智慧气象的脱节。当前果农主要依赖经验判断天气,未接入区域气象大数据平台。AI 气象预警系统在农业场景的应用:顺丰联合气象部门开发的‘农情先知’平台,通过果园微气候传感器 + AI 预测模型,提前 48 小时预警暴雨,指导福建枇杷产区错峰采摘,2024 年减少灾害损失超 3000 万元。该系统可无缝对接政府应急响应机制[3]。若能借鉴香港物流商会提及的“绿色智慧物流”理念,将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果园微气候数据与气象部门的AI预警模型结合,可提前48小时预判暴雨、冰雹等灾害,为果农争取防御时间,从而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团队成员在镇政府进行交流
破局之路
01 构建智慧冷链生态体系
建设村级共享冷链设施:参照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CMA检定中心的“第三方认证模式”,在村级冷链设施中嵌入物联网温控传感器,实时上传数据至云端平台,果农可通过手机APP查看储存状态。同时引入碳足迹监测功能,为枇杷贴上“绿色冷链标签”,提升附加值。智慧冷链需构建‘供给能力 - 仓储能力 - 运输能力 - 信息化水平’四维指标体系,尤其强调村级冷链设施的物联网传感器覆盖(如温湿度实时监测)与数据云端共享。实证表明,嵌入智能温控的村级冷库可降低果蔬损耗率 18%-25%,与香港“绿色智慧物流”模式的碳足迹监测异曲同工[4]。
政府提供冷藏车租赁补贴与智能升级支持:除补贴租金外,可引导冷藏车加装AI温控系统,通过算法自动调节车厢温度,例如根据运输时长自动切换“预冷-恒温-渐变”模式,降低人为操作误差。
据了解,广东供销天业(龙川)冷链物流产业园位于丰稔镇,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33333.5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冷库、农产品冷链加工车间等,该项目于2021年11月立项,截至2024年12月,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验收前收尾工作,建成后将为丰稔镇枇杷等农产品的储存、加工和运输提供有力支持[7]。
开展保鲜技术与数据应用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传统保鲜方法,更要加入“冷链大数据分析”课程,教果农通过历史销售数据预判市场需求,结合库存数据制定采摘计划,避免滞销损耗。物联网技术能够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等手段,实时监控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大数据技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有效预测冷链物流的需求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冷链物流在当地的地位,以及提高群众对冷链物流的认识,服务团成员精心制作了宣传冷链物流的宣传海报,并前往当地商业街进行派发宣传。在派发过程中,服务团成员还细心地为街坊们讲解海报上的内容,大家听得津津乐道。


服务团宣传海报


服务团成员派发宣传单
02 推动采摘自动化与AI深度赋能
引进轻量化采摘机器人:针对枇杷树冠特点,定制小型化AI采摘设备,通过机器视觉识别果实成熟度(糖度、色泽),机械臂采用柔性材料避免损伤果皮。[8]AI 视觉识别机器人在生鲜采摘中表现突出:京东农场的枇杷采摘机器人通过多光谱成像,识别成熟度准确率达 97%,单台设备日处理量相当于 10 名熟练工人。结合 AI 配载算法,可根据果实硬度、运输时长动态调整装箱方案,减少挤压损耗 12%。[9]
搭建产销AI预测模型:整合本地批发市场价格数据、电商平台订单数据、气象数据等,通过算法预测未来7天的需求量,指导果农错峰采摘、精准供货。智能物流的一个核心任务是精确预测需求,以优化库存管理。AI 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更为精确地捕捉需求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天气、节假日和促销活动等因素,AI 能够在多变的环境中做出精准的需求预测,从而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
03 建立智能气象防御系统
对接区域气象大数据中心:在果园布设小型气象站,采集风速、湿度、降水量等数据,结合AI灾害预测模型,提前推送防御建议(如覆盖防雨布、调整采摘时间)。
培育抗逆品种与技术适配:将抗逆性枇杷品种的生长数据接入智慧农业平台,通过土壤传感器、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实现“品种+管理”的双重抗风险保障。
04 校企协同培养冷链人才
服务团走进顺丰速运河源分公司,围绕“冷链物流技术与人才共育”开展了校企深度交流。师生通过企业高管分享、岗位能力解析及现场全流程观摩,系统了解了顺丰生鲜预冷、温控、路由优化等成熟方案,并对接顺丰“新鹰/智计划”人才培养通道,为后续枇杷冷链优化和实习就业奠定基础。
未来,服务团将以此次顺丰之行为起点,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作为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的平台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研究,探索“双百行动”共建和培育“高校—企业—乡村”三方联动的智慧冷链实践基地,把课堂搬到分拣线、把课题植入果园,形成“课程共建—技术共研—人才共育”的长效机制;通过产教融合促进为莲东枇杷产业培育既懂AI温控又懂电商运营的复合型新农人,让每一颗枇杷搭载智慧物流的翅膀飞出大山,以人才链激活产业链,推动枇杷产业从“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师生在顺丰物流公司交流合影
05 携手共进,助力枇杷产业腾飞
广东供销天业(龙川)冷链物流产业园将有效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提升农产品流通集约化、绿色化、智慧化水平,更好地保障“菜篮子”供给和低碳发展,助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当地政府部门领导表示,将尽力满足果农们的需求,积极收集果农们提出的需求和问题,并递交上级研究,以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扶持下、果农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引入智慧冷链、降低水果损耗、优化电商直播、促进跨境出口等举措,帮助农户增加收益,莲东村的枇杷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媒体对此次“不亦乐乎”冷链枇杷服务团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执行院长谢如鹤教授主持并带领团队完成了国家标准《易腐食品控温运输技术要求》修订工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中物联冷链委正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与完善,如已参与制定《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2]等标准,致力于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操作,提升行业整体标准化水平 ,促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抗风险能力的增强,莲东村的枇杷将能走得更远。特别是当大数据优化的供应链、AI驱动的产销模式与本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时,不仅能为果农带来更多收益,更能让这金黄的果实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走出一条“小农户+智慧供应链”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聚焦“百千万工程”|龙川丰稔:产业升级 品牌崛起 乡村焕新》,澎湃新闻
[2]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9).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8577-2021[S].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
[3]罗千峰,张利庠. 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11):3-11.
[4]贾雨薇1,2人工智能在智慧物流中的作用
[5]杨霖,杨斌,任青山,等. 中国智慧冷链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建议[J].智慧农业(中英文),2023,5(01):22-33.
[6]贾帆帆(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数字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7][聚焦“百千万工程”]龙川冷链物流园即将竣工,点燃乡村振兴 “强引擎”
[8]《果实采摘机械手的创新设计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
[9]《智能农业助手:果园机器人的创新应用》
课题支持:全国高校物流教改教研重大课题《智慧冷链物流专业群产教融合创新探索与实践研究》(JZW2025005)、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研究》(2025YB108)
附:“不亦乐乎”社会实践团队简介
“不亦乐乎”社会实践团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党团组织、Change.Hub“变革之翼”一站式学生社区和广州工商学院关工委的指导下组建,积极践行“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为全国智慧冷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广东省食品冷链物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会议等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组织参与中国科协首批学风传承基地(“德学•五进”学风传承基地)系列活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中山社区青年之家开展志愿服务、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冷链潮州突击队(“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和“粤黔青芯”东西部协作青少年科普研学交流示范性活动等,获得团中央“青年之家·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全国“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榜样力量”学雷锋活动优秀组织奖、佛山市社科志愿者骨干和校级“百千万工程”团队等荣誉。
供稿单位:中国科协首批“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德学·五进”学风传承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校关工委
撰稿:叶繁、符家欣、黄鹏、徐臻
摄影:叶繁
初审:徐臻
复审:杜艳
终审: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