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代码:13714 招生咨询热线:020-86929603 86914402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青年网】广东学子三下乡:走进乡村看变化 奋进青春助振兴

发布日期:2021-09-03 浏览量: 字号:[ ]

中国青年网茂名9月3日电(通讯员 马燕珍 罗智杰 黄雪莹)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坚持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自党中央政策出台以来,全国各地农村地区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模式。2021年7月19日至8月1日,思源志愿服务队以“德学”思想为基,以“五进”活动为行,前往广东省茂名市开展主题为“走近千村观察 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一、赓续革命史基因 奋进新时代征程

7月25日,思源志愿服务队走近茂名多个红色革命基地,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洗礼,赓续红色文化基因。

在电白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了李灏、邵贞昌、严子刚等多位共产党员。实践队前往谭儒小学,瞻仰红色旧址——谭儒革命史迹石碑,并聆听了谭儒扶贫队长邱伟讲解当地有关的革命大事件。从讲解中,队员们得知以严子刚、庞达、庞自、陈华为首的革命党员曾在谭儒小学秘密组织开展中共情报活动,他们深入农村开展革命活动,为中国共产党建设抛头颅、洒热血。

图为实践队学生党员在谭儒村红色革命基地重温入党誓词。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江明坤 摄

从光芒闪耀的榜样足印中,寻找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实践队采访了抗美援朝老兵邱承华。从访谈中,队员们得知邱老曾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问其当兵经历,96岁的老人仍记忆犹新。他讲述了自己曾作为地下工作者帮助抓捕叛徒邱鸿儒,配合游击队参与攻打曲工河等经历。他的奋斗故事,为队员们更好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形象,为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写下了一个生动注脚。

如何活用红色文化资源,使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信宜市怀乡镇当地政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地政府将怀乡起义纪念室、怀乡起义指挥部等旧址有效联结起来,深挖革命价值和教育价值,并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怀乡起义纪念室,队员们认真学习了“怀乡起义”的革命故事,还重走了怀乡起义旧址。一砖一瓦和一桥一路诉说着当年的革命历史,队员们深感肩上领略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也进一步坚定爱国爱党爱社会的理想信念,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实践队学会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蓬勃发展的未来贯通起来,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成就。

二、一村一品育特色 乡村振兴有新路

谭儒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围绕乡村治理、乡风建设、农业发展和党建引领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党建工作,并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

图为实践队在谭儒村党群服务中心采访朱熊伟书记。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齐 摄

在党群服务中心,思源志愿服务队在与“萝卜书记”朱雄伟的访谈中得知,谭儒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创建农业种养合作社;党员干部们实施对点帮扶措施,针对谭儒萝卜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他们积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引导种植户解决问题。同时,朱书记也提到谭儒村即将建立一个农业加工厂,预期实现萝卜干的自主加工,以及代加工其他东西,深化产业链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实践队走访村居民落,开展实地调研,关注谭儒村民的实际需求,将了解到的缺水灌溉问题和养老问题等等民生问题及时反馈给当地的村党支部;针对“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给出建议,形成调研报告,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三、党建引领学粤菜 助力乡村新发展

信宜东镇街道旺同村的饮食文化和“粤菜师傅”文化底蕴深厚,同时“粤菜师傅”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旺同村因地制宜探索出符合实际的“培训+孵化+就业创业”服务,通过基地培训推动当地就业创业的发展,加强两个保障、抓好三个结合,创新了“粤菜师傅+食材供应链”以及“培训+菜式研发”等模式,充分利用旺同村粤菜师傅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餐饮业。

图为厨师陈东荣向志愿队介绍“粤菜师傅工程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情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齐 摄

在“粤菜师傅”基地培训中心内,队员们不仅观看了厨师陈东荣师傅亲自制作特色菜品——百香果鸭的过程,还拍摄了“粤菜师傅”宣传片,运用新媒体的力量将“粤菜师傅”工程推到大众视野中,加大“粤菜工程”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感悟粤菜文化的魅力。实践队还实地走访旺同村的饮食文化展馆、十里竹林以及“粤菜师傅”总店——旺同人家,使队员们深刻领悟到“粤菜师傅”工程等乡村振兴战略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探访八坊古村落 文化旅游焕新貌

据了解,广东茂名信宜镇隆镇八坊村,古称“窦城”,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历史,荣获“广东省岭南名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传统村落”等美誉,同时它也是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记忆岭南项目”试点建设村。

实践队在八坊村梁村长的带领下开始了“八坊之旅”,队员们参观了信宜八坊村的古城风貌,如红楼、书院建筑群、信宜学宫等等建筑。更重要的是,队员们将重点聚焦本土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理念和现代文明的影响下的重大改变。八坊村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走出了文旅致富的振兴路。

八坊村打造的全域旅游项目,通过保存原貌和增加特色相结合的措施,游客收获了高度的景观风貌观赏感与特色生活体呕验感,为八坊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同时,八坊村积极解锁各种“跨界”姿势,融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飘色、花灯等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开发为文创产品;四季文旅”旅游品牌的驻入,为信宜旅游业打造高端旅游、高频消费的产业IP驻入了外生动力。

实践队认为八坊村探索文化传统与商业多元化结合的现代表达对推动当地文化旅游朝着专业化、持续化方向稳步发展的十分有利的。队员们主动组成文化宣传小分队,充分依托新媒体大力宣传八坊村旅游文化,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八坊村,帮助古城美景走出信宜。

图为实践队在文化特色旅游村——八坊村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江明坤 摄

思源志愿服务队通过实地走访茂名各地区,从调研中发现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而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提高乡村振兴中青年的参与和发展,吸引更多青年回乡发展。同时,广工商学子也写好“进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成绩单,将在祖国大地展现广工商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审编辑 王瑶

上一篇:【中青校园】广工商青萌公益学子暑期三下乡:党建引领强素质 支教筑梦结硕果

下一篇:【广东省教育厅】携笔从戎筑长城 强军兴国当大任 广州工商学院为17名参军入伍大学生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