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3日至16日,会计学院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一行15名在校大学生前往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乐平镇、南山镇、大塘镇、西南街道等地开展历时1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非遗探寻、古址拍摄、水产调研、爱心义教”四维共振为主线,聚焦开展非遗文化,义教课堂,古村落取景,古色村落研习社会实践活动,用文化故事塑造村庄品牌,探寻村落文化精神核心。实践期间,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深入走访14家村民及周边5家水产企业,完成访谈记录6篇,拍摄主题视频7个,撰写调研报告2份。

图1: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与指导老师合照
走进非遗,领略岁月沉淀之美
精编翠竹,艺展风华。为深入了解非遗竹编的内涵和精神,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赶赴曹岗村向曹国祥、曹志强两位先生学习竹编的非遗历史文化,并通过走访村主任、村民们家中着手进一步地破译非遗竹编的学习密钥。团队成员们在曹先生悉心的引导下完成作品“竹筛”的编织。竹编技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通过学习,团队成员领略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更感受到竹编的独特韵味。

图2:团队成员学习编竹
悠悠疍家艇,浓浓水乡情。为进一步探秘疍家艇以及疍家艇背后所蕴含的疍家文化,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前往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疍家艇工作坊拜访疍家艇传承人林森华先生。通过与林先生及其徒弟的访谈,团队成员知悉疍家艇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文化根基;在参观林森华先生亲手制作的船艇模型后,团队成员更是直接体悟了疍家艇中所蕴含的疍家文化感召力。

图3:团队成员访谈疍家艇传承人林森华先生
镜头定格古址,历史瞬间永恒
古村雅韵,诗意栖居。为让古址在镜头中永恒,文明在影像里传承,厚植家国情怀,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踏入千古韵传一脉、百代文脉润三水长岐古村、胥江祖庙以及秀清公园拍摄宣传片,亲临其境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聆听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篇章、守护这片土地的文化与信仰。每一帧的镜头,都是对历史的一次重现、一次珍视、一次致敬。

图4: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参观长岐古村
调研水产新动态,把握行业新脉搏
探索养殖智慧,助力乡村振兴。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实地走访佛山市三水区顺华源水产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佛山刘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佛山市飞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及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桂上元锦鲤养殖场五家企业。通过观摩各企业水产养殖基地及采访各企业负责人,团队成员了解到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知悉到养殖过程中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探究到水产养殖的最新发展态势。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水产养殖的专业性以及严谨性,也深切体会到水产养殖的辛苦与不易。

图5:团队成员走访调研当地水产企业
爱心凝聚义教,知识照亮未来
义教春风化雨,爱心润泽心田。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将实践期间的成果收获进行整理,同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于7月14日至15日前往三水工人文化宫面向近50名小朋友开展义教活动。
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共设计“竹编艺术之旅”“小小理财家””渔水常相伴,党史润童心“三节义教课堂。义教小老师们将竹编理论知识与制作竹编小船的方式相互融合,让小朋友们汲取知识并体悟到“红船精神”的内在涵养;悉心讲授钱的来源、变化历程以及如何管理与花费,让小朋友们培养良好的金钱观念和生活规划能力;用渔水文化颂党恩,用党史光辉融深情将党史与渔水文化融合做成四个小游戏,让小朋友们深刻领悟到党的奋斗精神如同灯塔,指引着渔民们在风浪中前行,推动着渔水事业不断发展。

图6:团队成员开展“竹编艺术之旅”义教课程
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将继续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应用所学知识以及自身能力丈量乡村途径,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让青春之花在广阔社会实践的沃土中绚丽绽放!
稿件来源:会计学院缘梦公益团队社会实践队
撰稿:余诺斯
图片:金盛亿、李冠楷、王舒琪、陈田青、韩梦琦、周烨旋
审核:张圣荧
终审:全桂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