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代码:13714 招生咨询热线:020-86929603 86914402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2022信息与知识管理国际研讨会会计学院分会场研讨会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2-03-26 浏览量: 字号:[ ]

【本网讯】3月25日上午,第五届信息和知识管理国际研讨会(ISIKM2022)开幕式在广州工商学院举行。会计学院作为分会场之一,下午在会计学院会议室举行了研讨会。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导彭璧玉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导吴超林博士两位专家出席,会计学院黄秋菊副院长、会计学院高玉莲副院长、会计学院全桂艳副院长及会计学院部分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会议由会计学院院长任道纹教授主持。

会上,10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围绕着管理会计、金融保险、会计信息披露、会计大数据、智慧税务等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

会议伊始,会计学院任道纹院长致辞。她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会计学院近年来在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和取得的成果。

接着,10位老师逐一就自己的研究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黄璐老师以“快手”短视频案例为例,分析了短视频平台商业模式构建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李敏老师基于银行持股最终控制人视角,探讨了银行持股介入对“双高”现象与并购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在不同最终控制人视角下两者关系的变化;周福萍副教授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并针对GBA的企业自身特点、法律制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后,彭璧玉教授和吴超林教授针对老师们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指导意见。彭璧玉教授表示对会计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果由衷地赞赏,同时对现场老师们宣读的论文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论文的选题科学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学术论文来说最重要的是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二是管理学的论文尽可能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有独特的主题和一手的数据,从而得出较具体的结论;三是进行科学研究,尽可能组建合理的科研团队,更有利于知识互补和提高效率;四是尽量选择符合会计学科方向的研究,突出会计学科特色,将力量集中于某个主题或领域中,形成会计学院的研究特色,对今后会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吴超林教授也对会计学院取得的科研、教学成果表示了充分认可,对会议上老师们使用英文宣讲论文给予了“国际化水平非常高”的评价。同时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第一,关于研究范式的问题。吴教授指出在宣读的论文中存在研究范式不够规范和逻辑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选题、模型构建、实证检验等方面的逻辑一致性存在问题,尤其是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在一定的研究假设条件下去逻辑严谨地定义。他进一步从理论内容和方法论两个维度上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重点分享了从逻辑演绎或经验现实中提炼研究假设,从各种复杂变量中通过定义因果关系提出模型假说,利用现实数据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说提供经验支持的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一般范式,特别强调其中只有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证发现才能称作创新点。第二,科研中的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经验分享问题。吴教授认为,个人要做好科研,有效的文献积累是最重要的前提,直接影响到所撰写的论文能否在高级别期刊发表。学校、学院等集体层面需要尽可能提供平台和激励等条件与氛围支持,比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术沙龙活动,甚至组建团队、出台奖励政策等,学科(专业)-科研-人才培养是三位一体的,推动老师们深入进行学术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可以支撑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最后,会计学院任道纹院长作总结讲话。任院长指出,会计学院未来学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数字经济下的管理会计、大数据财务会计、智能税务会计及数字经济下的会计教育,老师们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本次会议通过广东省著名经济管理类专家彭璧玉教授和吴超林教授的指导,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更加清楚了研究本质与研究定位,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是一次实效性强、见效明显、促进了交流的学术会,对提高教师们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推动会计学院科研成果的积累与转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图:会计学院 彭馨莹



上一篇:会计学院开展思政第一课活动 倡议师生党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下一篇:第五届信息和知识管理国际研讨会学校管理学院分会场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