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0月18日,我校2025年高层次项目申报辅导报告会召开。会议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教授、党委副书记项佐涛副教授主讲,商学院、外语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等教学单位科研副院长、科研骨干代表共51人参会,副校长汪前元教授主持。

会上,汪前元副校长首先复盘了学校近一年的科研工作。他指出,学校在高层次项目立项、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学术著作出版、产教融合、建言资政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他坦言,国家级项目申报仍是科研短板,此次特邀北大专家开展专项辅导,正是为了精准破解这一难题。

唐士其教授结合自身项目申报与评审经验,强调“高层次项目申报不是孤立流程,而是长期科研积累与学术交流的结果”。他提出三点核心建议:一是夯实科研基础,聚焦特定领域深耕,通过持续产出成果逐步积累领域影响力;二是深度融入学术共同体,既要主动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也要积极申办领域会议,搭建交流平台;三是构建“主动交流、虚心求教”的申报文化,针对研究难点定向请教领域权威专家。此外,他还分享了北京大学在“科研团队培育”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为我校提供参考范例。
项佐涛副教授则结合学术积累,系统阐述高层次项目申报书撰写的关键要点。他重点强调,选题需紧扣国家战略与学科前沿,团队配置要强化协作效能,论证过程需逻辑闭环,这三大要素直接影响项目立项成功率。
交流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参会教师围绕“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申报书优化技巧”等实际问题提问。唐士其、项佐涛两位专家结合自身经历逐一解答,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操建议。

报告会最后,汪前元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表示,两位专家的指导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战价值,为我校项目申报指明了方向。针对后续科研工作,他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强化科研组织功能,凝聚团队合力。二是要聚焦重点选题,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学科前沿。三是要严把申报书质量关,精益求精、反复优化。四是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向优秀科研工作者请教,及时掌握学科动态与前沿方法。五是要营造科研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稿件来源:科研处
撰稿:冯巧娟
初审:徐波
复审:马超平
终审:汪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