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小萍,广州工商学院副校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究员,高校四级职员。
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周 静,副教授,博士在读,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执行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曾获“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28项,其中包括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省级课程教研室课题1项。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或参编著作9部。
 
谭丽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曾先后获得年度“优秀教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师”等各级各类荣誉奖项二十余个。特别是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广东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二等奖等国家级及省级教学奖项。主持课题5项(其中市厅级以上课题2项),参与课题8项(其中国社科基金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朱声敏,研究员,律师,广西象州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出站。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学术研究聚焦于中国史、中国法律文化,曾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独著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20年被列为省级“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选。从事律师职业10余年,主办各类案件数百件,并为近2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顾问服务。
 
王云丽,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担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获广东省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广东省第二届“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主题征文活动高校组优秀奖等20个奖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7项。
 
陈晓晨,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承担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红色精神谱系》。主持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横向课题3项;公开发表论文9篇。
 
莫天生,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学与行政学、高教研究。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在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的理论研究实践,致力实践教学的创新性和体系化建设,曾获广东省职业能力建设先进工作者、广州工商学院机关先进个人、优秀教务管理工作者、感动广工商最美教工、优秀教职工等荣誉称号。近五年,主持并完成地厅级课题4项,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科研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广州工商学院第五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受聘校级创新创业导师,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学科专业竞赛获一等奖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校级大学生讲思政课(党课)公开课决赛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部。

曾诗健,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教师第四党支部支部书记。主要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式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十余项。近年来获得包括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党史教育优质课例三等奖在内的奖项共6项。
 
方圆妹,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首届校级优秀青年教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曾连续多次被评为全校“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骨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荣获广东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学大赛三等奖、2019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优质课例广东省二等奖、广东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学大赛学校选拔赛特等奖、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学校首届教师综合教学大赛二等奖、学校第五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项;主持课题4项,其中省级1项、市厅级1项、校级2项。参与课题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厅级2项、校级2项。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4部。
 
熊玉琴,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室主任,主要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1项。曾先后获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省级奖项19项;获学校“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指导老师”等校级奖项27余项。指导学生获省市级奖项13项,校级获奖7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8篇。
 
杨朝晖,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二十多年,担任教研室主任共十一年,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课程。曾获广州工商学院“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教职工”称号,获省级优秀教学设计成果评审一、二等奖,获广东省优秀课例评比二等奖、学校首届“综合教学比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主持市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省、市厅各级课题共13项,编写著作共3部,独撰或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21篇。
 
江振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获广东省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优质课例二等奖,校级荣誉8项,主持广东省202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1项,主持校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10篇。
 
胡伟坚,博士,副教授,主讲《形势与政策》课程,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研究,主持省级课题1项(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主持市厅级课题1项(2019年的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共8篇(其中两篇为SSCI)。
 
范国增,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共产党简史》、《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获广东省教育厅优秀课例比赛三等奖,佛山市高校慕课比赛三等奖,主持、参与省级、厅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横向课题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篇,获国家专利局授权实用型专利三项。
 
朱青山,无锡惠山区党代表,南粤优秀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无锡清华数字园培训学院客座教授、比利时列日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导师兼中国区面试官、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DBA中国区面试官。国家注册造价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通信工程师、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佛山市科技专家;无锡市科技局创业项目评委、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项目评审专家;无锡市/河源市/佛山市公务员高级培训讲师,马院理论宣讲团核心宣讲员、党校优秀宣讲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负责人。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应用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MBA专业并曾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习,还曾在清华大学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总裁班进修。曾任科技企业CIO、CHO、投资公司董事等高管职务,并曾任清华高新技术研究所传感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在大型国企、民企(华为)、科研院所共工作24年,既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又具有丰富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以及数智思政,主要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并曾两度被评为全校优秀教师及优秀党员,被学生誉为“最富正能量教师”。
荣获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广东省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优质课例广东省二等奖、广东省国家安全教育优质课例一等奖、广东省一流课程、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省决赛三等奖等8项省级成果及第六届校级教学成果奖,并指导青年教师多次荣获全国教学大赛三等奖及青教赛广东省一等奖等省级奖励,指导学生多次荣获佛山市第三届精品“大思政课”大赛三等奖等市校级奖励。主编专著1部及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教科研项目5项并荣获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参与市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横向课题4项,获授权国际发明1项、国内发明专利4项和实用新型专利2项。
 
卢剑锋,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城乡基层治理。担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获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三等奖,主持、参与省级、厅级科研项目10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发表论文14篇。
 
 
何建芬,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工作,曾主持课题共10项,其中省级科研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1项,省高校党建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3项。以第一作者或独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奖项3项。曾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优秀教职工”、“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系“张辉名师工作室”首批成员和优秀学员。
 
王 麒,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获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佛山市第三届精品“大思政课”(慕课)大赛高校教师组优秀奖、广东省民办高校红色经典主题诵读展演决赛本科组三等奖,参与厅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15篇。麒,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课程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曾获2020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佛山市第三届精品“大思政课”(慕课)大赛高校教师组优秀奖、广东省民办高校红色经典主题诵读展演决赛本科组三等奖。主持校级重点课程建设1项,马院培育项目1项,参与市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11篇。

耿雪莲,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共产党简史》、《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获得广东省教育厅优秀课例比赛三等奖,广州工商学院第二届教师综合教学大赛一等奖,广州工商学院优秀教职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干部等荣誉称号,主持及参与各级各类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李功清,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在职),研究方向为康德实践哲学、休谟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工作,创办马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读书会”并担任主要指导老师,创办至今,共举办各类读书会活动80余场,主持、参与省级、厅级科研项目11项,横向课题3项,发表核心等相关学术论文20篇(含英文),其他各类获奖若干。
 
王兆麒,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主要担任《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参与各类纵向、横向科研课题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篇,指导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写著作2部,撰写16万字;参编本科教材1部(担任副主编),参编字数9.9万字;参与发明专利2项。
 
蔡宗坚,中共党员,副教授,在读博士,退役军人,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员,广东国防教育学会会员,广东省第一批国防教科研小组成员,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第一届讲师团宣讲专家、花都作家协会会员。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野战部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公共管理。现主讲课程《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和《孙子兵法》课程。服役期间,曾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瞄准手”等荣誉称号。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2022年参加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文科组)荣获“二等奖”。 多次获得广东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2022年参加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校赛荣获“一等奖”。2022年6月荣获广州工商学院教职工学年度考核“优秀教职工”,2022年9月荣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突出贡献奖”,2023年获广州工商学院“工作突出贡献奖”,2024年荣获广州工商学院首届“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15年度参与申报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工作,荣获全国“二等奖”,参与申报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获广东省高校“优秀项目”,曾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 “我的中国梦”—“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屡屡获奖,多次荣获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月“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编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课题6项。
 
胡 刚,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承担课程《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课程。曾多次获得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国防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和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的第一届国防教育讲师团宣讲专家,指导学生获省一类国防知识比赛一等奖10余项。主持完成省级纵向课题一项,发表论文多篇,发明专利授权多项。
 
 
穆 松,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军内科研项目2项,主持军内装备预研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其他各项课题9项(共计获得科研经费资助150余万元);主编出版著作2本,副主编出版著作、教材3本,参与编写2本;第一作者在北大核心期刊、军事学核心期刊、新华社内参发表文章12篇,获得海军蓝军中心优秀成果奖1项,教育理论优秀成果奖1项、曾赴航母第一编指现地授课。承担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等课程教学。
 
朱 锐,副教授,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创新思维方法论,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

宇文博,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工作,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1项,校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十多篇,出版专著两部,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汪凡家,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承担主要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发表论文6篇。
 
成 芳,讲师,吉林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美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担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工作,发表论文11篇。
 
 
王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西方哲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中西方文化研究等。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雅思口语与听力》《高级英语》《综合英语2》《中西方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等课程教学工作,主持、参与市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教学改革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6篇,发表Cssci核心期刊论文3篇。

臧义金,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社会文化、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承担主要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发表论文3篇。

朱守良,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刑事司法制度、法治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担任《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教学工作,目前发表论文6篇,国家版权局授权著作权2项。
 
李相军,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高校思政教育,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中国史》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获高校思政基础教育二等奖及“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二等奖等奖项,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厅级和校级科研项目9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论文16篇。
 
何 维,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从事专业心理咨询临床工作20年。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接受各类媒体采访新闻达100多条,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及专业文章20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会议交流论文13篇,出版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类书籍6部,主持或参与市级或校级课题4项,获评“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工人物”、“十佳感动荔湾新女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