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践成果 > 正文

聆听老兵故事 传承红色记忆

——广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研究会开展师生红色影像资料口述历史调研及关怀实践系列活动(二)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12-04 】

为培养我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2023年11月29日,广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研究会开展倾听那段“活着的”红色记忆——师生红色影像资料口述历史调研及关怀实践活动的第二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周静副教授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研究会和马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师生前往参加过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朔江之战的退伍老兵黄伟玲的家中,倾听红色革命故事,对老兵的影像资料口述历史进行记录。

实践团成员与黄伟玲合影

黄伟玲,中共党员,1954年出生,花都赤坭人。1973年入伍,在部队担任坦克驾驶员;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朔江之战,荣立三等功,战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退伍后被分配到赤坭棉纺厂上班,1995年下岗后自谋职业。

黄伟玲入伍时的军装照

黄伟玲

从小,黄伟玲就听长辈们讲抗战和抗美援朝的故事,英雄们奋不顾身保家卫国的事迹深深地触动着年幼的他。自此,黄伟玲心中便萌生了参军报国的理想抱负。1973年,他顺利入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越南当局黎笋集团自认为打败了西方强国法国,又打败了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美国,一时间野心膨胀,再加上又得到苏联的援助,于是开始频频挑衅中国。遵照党中央命令,1979年2月17日,我军奋起还击,宣布对越开战。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了保证国家的领土完整,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为了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环境,迫不得已进行的自卫还击作战。

说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其中最为著名的战役——朔江之战,这场战役不仅打得惨烈,更是打得光荣,黄伟玲就曾参加了这场战役。朔江与我国广西靖西县边境接壤,距广西平孟4千米左右。石山林立、群山高耸、坡陡洞多,公路多沿山谷或山鞍绕行。黄伟玲说:“当时自己所在的坦克3营的任务是突破朔江天险,歼灭盘踞在此的越军346师246团、851团3营和河广县的2个独立营,188炮兵团1个混合炮兵营及1个炮兵连,以及朔江、让涌公安屯和1个青年民兵冲锋大队。”1979年2月17日4时40分许,我军万炮齐发。122师步兵部队于5时发动进攻,清路面。工兵在107号界碑至让涌地区为坦克7连、9连开辟了急造军路,小路只有两三米宽。因路面多由石块砌面而成,坦克压上去造成塌方,3营7连的两辆坦克都陷了下去,动弹不得,将道路堵死了。情急之时,只好由工兵改道108号界碑,紧急修建一条通道。黄伟玲回忆说:“这条路非常难走,山路陡峭,不适宜62式轻型坦克行驶,一般驾驶员根本开不过去。通过商量后决定由驾驶技术最过硬的9连三位战友驾驶,最终采用分段接力驾驶的方法才将20余辆坦克开下坡去。”9日凌晨5时,坦克3营7连、9连先后抵达坡黄地区。9连的两辆坦克以猛烈炮火击毁了设在坂崖山口的越军246指挥所,并击毙敌军团长。在激战中,黄伟玲所在连队706号坦克在冲击时瘫痪,704号坦克被敌炮火打中,全车乘员壮烈牺牲。此时,3营营长刘宏生乘坐的712号坦克更是勇当先锋,左冲右突,吸引了敌人火力。在激烈对射中,712号坦克先后多次中弹,车体起火燃烧。炮手、二炮手身负重伤,驾驶员被震晕过去。营长刘宏生的左腿也被打断,简单包扎后,他又继续投入战斗。

朔江进攻战斗期间,我军与敌军斗智斗勇,最终攻克朔江县城。据统计,坦克3营共参加大小战斗12次,击毁越军122榴弹炮9门、85加农炮6门、双管37高射炮4门、14.5毫米高射机枪4挺、无坐力炮34门、汽车9辆、火力点116个、毙敌360余人、缴获汽车8辆。为全歼朔江城守敌发挥了重要作用。战至19日中午,攻克坂洋。大家在清扫战场时才发现,刘宏生营长及3名乘员已全部牺牲。

战后,黄伟玲所在的3营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坦克营”荣誉称号,营长刘宏生烈士追记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3营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黄伟玲荣立三等功。“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只有2个营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坦克营’荣誉称号,我所在的41军坦克团3营便是其中之一,”黄伟玲自豪地说道。

黄伟玲所在的3营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坦克营”荣誉称号

黄伟玲获三等功纪念章

几年的军旅生涯,让黄伟玲无论面对任何困难,也总是乐观面对。他说:“当年我们7连牺牲了9名战友,想到他们,我就告诫自己,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日子。”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涌现出众多不怕牺牲、卫国戍边、忠诚果敢的英雄儿女。黄伟玲对在场的师生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要珍惜先辈们创造的条件,铭记国家不强大就会被欺负的历史教训,孩子们要努力学习,为国家军事发达、和平稳定多作贡献!”

每一位老兵都怀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背后都有一段峥嵘岁月和永不磨灭的记忆。此次实践活动,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到退伍老兵在艰苦条件下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一朝入伍,便军魂入骨,当驱走了豺狼,迎来了和平的曙光,他们便根据祖国需要毅然返乡。他们脱下的是军装,但脱不下的是军人的忠诚与担当,是舍我其谁、“永远向前冲”的精神力量,是见证共和国成长的时代荣光。来自21级电子商务B5班的实践团成员伍玮铷说:“听了黄爷爷的讲述后,令我深刻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用最朴素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让我不由得红了眼眶。我们青年一代应厚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新青年。”

退伍老兵的鲜活故事是“大思政课”的生动素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调动与整合社会资源,在构建“大平台”,集合“大师资”,打造“大课堂”等方面作出更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不断扩大课堂教学半径,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发掘本土红色文化元素,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的“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助力增强“大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而让“大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让思政课的理论教育、精神塑造和价值引领与身边鲜活的案例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马小淑、张晓 摄影:马小淑)

下一条:聆听老兵故事 传承红色记忆